中国古代皇帝的圣旨和太后的懿旨 懿旨是什么意思

在古代当皇帝的圣旨和太后的懿旨出现冲突时,应该执行哪个旨意呢?当然是皇帝的圣旨了,古代皇权是最大的,而代表皇权的皇帝圣旨当然也就是权力最大的 。古代历史上一般不太会出现圣旨和懿旨冲突的情况,因为懿旨是太后发布的,而太后是皇帝的母亲,他们之间有什么事情要办理的话,一般也都是要要商量着的 。且封建王朝都是崇尚以孝治天下,所以皇帝一般是不会违背母亲的意愿的,懿旨虽说是太后的旨意,但它很少涉及到国政等国家重大事宜,大多数的懿旨都是关于后宫或皇宫内部事务的旨意,它和圣旨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 。并且懿旨是很少能下发到地方的,只在京城内传达的情况较多 。如果是因为皇帝年幼,太后不得不垂帘听政那样的情况,所颁发的旨意也是借着皇帝的名义所下发的圣旨而不是懿旨,所以二者之间是有本质性的区别的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中国古代皇帝的圣旨和太后的懿旨 懿旨是什么意思


光绪帝敕令
皇帝的旨意类别
在中国古代,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当时对于君王所颁发命令或者公文就已经有了相关规定了 。当时的公文主要有训、浩、命、令、玺书等 。
所谓的“训”是指国君教导臣下的文辞,“浩”指教告众民,昭告诸侯,禁戒、受命之辞 。王言同称命,“令”小 于 “命”,“玺书”是帝王诏敕的别名 。到了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对公文相关规定进行了改革,因而秦代的皇帝颁发的公文就只有制和诏了 。所谓的制是指古代王言为命,秦始皇改命为制 。到了汉代,当时皇帝颁发的公文则有策书、敕 。策书是汉朝命令中的一种 。魏晋有赦文 。赦,释为舍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的更迭,到了唐宋以后凡有赦免,都要行文 。隋唐有敕书 。宋代有敕榜 。元代和明代类似都沿用了之前的规定 。
而到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清朝,则有了固定的格式了 。清代规定的诏令文书文种名称有谕、诏、浩、敕 。谕是告之使晓谕,最早见于《左传》 。按清制,皇 帝 特 降 的 金命令为谕,由于臣下奏请而批复的文书称为旨 。诏、诰、敕之相似,所面对的对象不同而已 。
中国古代皇帝的圣旨和太后的懿旨 懿旨是什么意思


慈禧太后懿旨
太后的懿旨情况
所谓的懿旨也就是皇后或者太后的诏令 。一般情况下懿旨的使用范围仅限于皇宫之内,且不得涉及国家的军国大事,主要都是涉及宫廷内部事务的命令 。这是正常一般的情况,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晚清慈禧掌权的时期,很多时候慈禧颁布的懿旨就比圣旨来得更管用,因为慈禧是当时朝廷的实际掌权者,光绪皇帝则是有名无实,虽然曾经亲政过一段时间,但是国家大事还得经过慈禧的同意才能实施,更多时候慈禧则是直接假借皇帝的名义颁布圣旨,实际是自己的意思 。
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圣旨和懿旨二者之间还是严格区分的,懿旨毕竟是太后或皇后颁布的,它一般也就只能管管内廷,不可能涉及到国家的大事,因为历朝历代都有规定,内宫不得干政,就算颁布了懿旨,大臣们恐怕也不会听从的,何况皇权才是最高的权力 。
中国古代皇帝的圣旨和太后的懿旨 懿旨是什么意思


康熙帝圣旨
【中国古代皇帝的圣旨和太后的懿旨 懿旨是什么意思】综上所述,在古代圣旨和懿旨一般情况下是不存在冲突的情况的,即使有那也是首先执行圣旨,因为皇帝的命令才是权力最大的,懿旨一般只限于皇宫内廷使用,出了宫就没有什么效用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