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包拯这个人吗,包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吗

包拯(999—1062),字希仁,生于宋朝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东县解集乡包村 。天圣年间进士,历任大理监事、建昌知县、转和州税监、天长知县、端州知州,迁殿中丞,监察御史 。后任于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 。1061年任枢密副使 。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杜绝吏奸,不畏权贵 。
其父包令仪是进士,任七品虞部员外 。1027年,包拯29岁考中进士,初授大理监事、建昌知县 。由于他的父母年事已高,包公便弃官在家奉养双亲 。数年后父母相继去世,他把父母葬于城东,在墓旁守孝三年,居家长达十年之久 。
1037年,包拯39岁重登仕途,出任扬州天长知县 。次后又到端州(今广东肇庆市)知郡事,后任监察御史、直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于1062年在开封病逝,终年64岁,死谥孝肃 。遗著有《包孝肃奏议》 。他在端州任职期间,功昭百代,政迹赫然,挖井取水、筑堤防洪、开荒耕作、发展农业、储粮防饥等等,至今为后人所敬仰 。现今肇庆市还遗有包公、包公井、七星岩题字等等古迹,可寻包公当年风采 。而“包公掷砚化砚州”等等故事更是为人 所称道,世代相传 。
他在38岁时写过一首诗,此时正在守孝期间,未登仕途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仓充燕雀喜,草尽兔狐愁;古牒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
从这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包公有“不坠青云之志” 。而“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此是包公为官准则,做人要正直,为官要清廉 。“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 。”欲成国家栋梁,为国为民建功立业,须经历万千磨难,顶天立地,何惧狂风骤雨,狂魔乱舞?粗良之钢,绝不能作钓鱼之钩!“仓充燕雀喜,草尽兔狐愁 。”此是包公从政目标,致四海升平,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仓库充盈,燕雀欢喜;除尽杂草,开荒种植,令兔狐处藏身而发愁 。“古牒有遗训,无贻来者羞 。”他时刻警戒自己要遵从圣贤训诫,清廉正直,为国为民竭力,勿使自己遗臭万年,让后人唾骂羞辱 。
他在家训中如此告诫后世子孙:后世子孙仕安者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不从吾者,非吾子孙 。仰珙刊石,竖于堂层东壁,以诏后世 。“大茔”便是指祖宗墓地,即现在的包公墓 。如此苦心,无非要使墓土成为一片净土,使千秋万世子孙皆清廉为民,不负祖训民望,上无愧于苍天,下仰然于良心 。果然,后来的包绶、包永年生前均为官清正,死后葬仪简朴,不愧为包公子孙 。
包公为官清廉,刚直不阿,铁面无私,拯万民于水火之中,实乃一大善人 。不单英明决断,处理冤屈,替百姓申不平,而且不畏权贵,极力主张“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他忧国忧民,主张用人要用忠直的君子,不能用奸邪的小人,而且建议提拔“奋不顾身,孜孜于国”的“素有才能,公正廉明之人” 。在经济方面,他一方面主张压缩开支,另一方面主张不能苛剥平民 。在国防和对外政策方面,包拯主张民富国强,改善边防措施,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他不单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律专家,也是当时影响最大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之一 。当然的,世人皆对他奉若神明 。
明间传说包公乃天上文曲星下凡,所以手下猛将如云,辅助大业 。“日判阳间不平事,夜审地狱冤屈案” 。文有公孙策,武有展昭 。兼有张龙、赵虎、王朝、马汉等于公堂前侍奉在侧 。公孙策,清于观人之术,医卜星相、奇门数术,无一不通,且才思敏捷;展昭,本为游侠,称“南侠”,武艺超群,行侠丈义 。后追随包公,受皇帝赠“御猫”,御前四品带刀侍卫 。
包公在众人扶持下主持正义,屡破奇案要案,为律法一片“青天” 。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 。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 。北宋名臣 。

历史上真的有包拯这个人吗,包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吗


▲影视剧照
真实的包拯很晚才踏上仕途,据史料记载包拯在29岁时才考中进士甲科 。按照宋朝规定,考取进士之后便可以做官 。但包拯认为父母年事已高,应该尽孝奉养双亲,因而请求回到安徽,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做官 。但是父母希望儿子在身边,包拯并决定辞官回家在家孝敬父母,直到双亲去世,这种孝道受到家乡人的称道 。
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又出至端州(今广东肇庆),这时的包拯已是40岁左右的中年人 。庆历三年(1043年),包点铁面无私的性格受到大臣们的赏识,所以朝廷将包拯调到开封 。
历史上真的有包拯这个人吗,包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吗


现存18种元代公案戏中,写包公审案断狱的就达11种,如无名氏的《包待制陈州粜米》、关汉卿的《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等 。明清又诞生了20种 。明代《元曲选》100种里面包公戏战十种,《京剧剧目初探》中可以查到34出包公戏,《金丸记》《桃花记》《胭脂记》《珍珠记》《铡美案》《打龙袍》等保留剧目经久不衰 。
而事实是只有一件“审牛舌案”是发生在包拯任天长县知县时的事情,而此案又见于《宋史·穆衍传》里的一桩奇案,同时记在两人名下,不知是包拯还是穆衍 。
历史上真的有包拯这个人吗,包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吗


史学家认为包拯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爱戴,主要有以下功绩 。
第一,不耻一砚归 。
端州(今广东肇庆)出名砚 。包拯从端州离任时却不带走一方砚 。行船途中发现一门生私自携带了一方砚台,包拯大怒命令置于江中方才继续赶路 。
第二,疏浚惠民河 。
包拯主持开封府时,城池汛期吃紧而城内蔡河河道边常被有权势的官僚占据盖楼房水榭,阻碍了水流 。包拯即令限时拆除,对各线不拆的大人物,则开名单上报朝廷,请求降他们的罪 。
历史上真的有包拯这个人吗,包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吗


第三,关心人民疾苦 。
包拯担任御史期间对西北边防多有良策 。如他提出将青壮年农民组织起来,平时工作战时打战,以减轻瑤赋,扩大兵源,他提议对京东地区的一些冶铁专业户,缓征生铁以让他们休养生息,他上书缓征500万石江淮地区的稻谷,“请支义仓米赈给百姓”,以解灾民燃眉之急 。
第四,任人唯贤 。
包拯晚年坐台谏时,积极向朝廷举闲纳才 。同时弹劾那些贪官污吏 。
历史上真的有包拯这个人吗,包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吗


【历史上真的有包拯这个人吗,包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吗】此后老百姓为了纪念他,给他送了一座塑像,并在塑像下的旁边放着脍炙人口的三口铜铡,这三口铜铡可以说是包公执法严明的象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