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
三、官场生涯郑板桥同情低层的老百姓 , 对当时士人阶层人文精神的堕落而愤懑 , 那些装模作样的“腐烂文章” , 通篇“子曰书云”地糊老百姓 。
他认为纯朴的老百姓才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 远远胜于那些高谈阔论的士人 。因之 , 他后来“画兰画竹画石 , 用以慰天下之劳人 , 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基于这种良知 , 他到山东当县令 , 重视农桑 , 体察民苦 , 关心老百姓的生活 , 尽力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
为官者都要显示一种尊严与身份 , 讲究排场 , 而郑板桥出行 , 不打“回避”与“肃静”的牌子 , 不鸣锣开道 , 不扰民 , 常常布衣草鞋深入民间访贫问苦 。他有一首题竹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 ,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 一枝一叶总关情 。”
这首诗充分表达了他的同情心与责任感 。虽然他仅仅是一个小县官 , 却能最大范围内改革弊政 , 维护老百姓的利益 , 造福一方 。
清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 , 山东因连年干旱而闹饥荒 , 郑板桥刚调到潍县任职 , 立马开仓赈灾 , 用修城筑池的方法 , 招募饥民来潍县就食打工 , 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赈济老百姓 , 并且刻了一枚章明志:“恨不得填满普天饥债” 。
当看到老百姓要饿死 , 他果断打开官仓借粮给老百姓解决吃饭问题 。按照规定 , 擅自打开官仓 , 是要治罪的 。
郑板桥慷慨激昂地说:“等报上去批下来 , 老百姓就饿死了 , 这责任我一人承担 。”
到了秋后 , 众多的老百姓没有能力归还借来的粮食 , 他便让人把债券烧了 , 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 , 这自然引起一些想发灾荒钱的官僚豪绅的不满 , 让他们无利可图 , 便相互勾结密告他谎报灾情 , 把赈灾的银两私吞了 。
于是 , 上面派人来查 , 发现郑板桥两袖清风 , 家无私产 , 最终没有治“罪”!但一下让郑板桥看透官场的凶险肮脏与官僚的尔虞我诈 , 决定辞官归隐 。
老百姓听说这样一位好官辞职了 , 都来送行 , 看到郑板桥只有两箱书与一个书童 , 骑着雇来的毛驴 。
想不到当了十二年知县的郑板桥 , 家无余物 , 如此清廉 , 所有人都十分感动 。
郑板桥向老百姓赠画题诗留念:“乌纱掷去不为官 , 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 , 秋风江上作渔杆 。”借以表达自己高尚的人品与无私的胸怀 。
四、师法自然正是郑板桥坦荡无私的真性情 , 让他无法在官场上有所作为 , 反而成全了他的艺术成就 。
郑板桥认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 , 要按照本性崇尚自然 , 不应该亦步亦趋地模仿古人 , 具有人格的独立与艺术的独立 , 强调“无所师承” , “师法自然” 。他采众长 , 勇于革新 , 自成一家 , “不为古所累 , 气与意相辅” , 要走出前人的樊篱 , 不拘一格地进行艺术创作 。
郑板桥能够在诗、书、画中有建树 , 完全是他能以书入画 , 以画入书 , 诗画相融 , “写兰如作字” , “作字如写兰” , 自成一家 。正所谓:“咬定青山不放松 , 立身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 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是自己精神与人格的写照 , 更是一种高尚的情怀 。
郑板桥以前的书画几乎不值钱 , 当他四十四岁进士及第后 , 让他的书画行情暴涨 , 仿佛一夜间成了无价之宝 。许多附庸风雅的有权有钱之人纷纷来索要书画 。郑板桥便刻了“二十年前旧板桥”与“康熙秀才 , 雍正举人 , 乾隆进士”来讽刺那些前倨后恭之人 。
推荐阅读
- 天地为万物之本的出处是什么
-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的意思
- 墨西哥边境心碎一幕 心碎的图片滴血
- 像白芝麻一样的虫卵是啥
- 形容默默奉献的诗句 关于奉献的诗句
- 体现辩证法思想的成语
- 体育中考八百米的技巧
- 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好的坏的都是风景
- 麻芋子的功效与作用 麻芋子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 关于减肥的幽默句子 减肥搞笑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