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由来,郑州郑庵由来

郑州由来

郑州由来,郑州郑庵由来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秦军攻入韩国,三川郡郡治洛阳,不久迁至荥阳,郑州市区所在的管邑隶属于荥阳下辖的京县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又置颍川郡,郡下置新郑、苑陵(今新郑市东北),阳城(今登封市告城镇)等10县 。
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刘邦进占洛阳后,改三川郡为河南郡,于郡内新置密、成皋(今荥阳市汜水镇)、故市(今郑州市区北15千米)、中牟等县,并将新郑、苑陵二县划入河南郡 。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到嵩山封禅,划地置崇高县,不久,又置纶氏县(今登封市颖阳镇),皆属颍川郡 。东汉改河南郡为河南尹,将崇高县并入阳城县 。今郑州市区所在的管邑隶属于汉高祖所封闫泽赤为侯国的故市县,至汉武帝刘彻元鼎五年(前112年),故市侯国被废,管邑划归中牟县 。东汉以后,“管邑”之名逐渐为“管城”所代,依属中牟县 。
元初将新郑县划归郑州,郑州属汴梁路 。至元二年(1265年),新郑、密县改属钧州,荥泽、原武划归开封府 。郑州仅领管城、荥阳、汜水、河阴4县 。
明朝,对全国地方建置进行改革,实行行省、府(直隶州)、县三级制,管城县裁入郑州 。时郑州虽仍领有荥阳、荥泽、河阴、汜水四县,但却是作为属州(县级) 。同中牟、新郑、密县同隶属于开封府 。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全国统一将府及直隶厅、直隶州、散厅、散州治所皆改为县,郑州直隶州改称郑县,改开归陈许道为豫东道 。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后,在郑县城区设立郑州市,直属河南省领导 。1953年2月,郑县撤消,其辖区划归郑州市及新郑、中牟2县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市从此成为河南省省会 。
郑州郑庵由来郑庵原有郑姓人在此设庵卖茶,称郑庵得名由来 。郑庵镇,隶属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地处中牟县中西部,东邻姚家镇,南邻八岗镇,西邻九龙镇,北邻广惠街街道,全镇行政区域面积50.6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郑庵镇户籍人口30309人 。郑庵原有郑姓人在此设庵卖茶,称郑庵得名由来 。
郑州市西周和东周的由来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
郑州帝湖的由来【郑州由来,郑州郑庵由来】郑州帝湖花园是郑州西南著名小区 。帝湖原名金海水库,本世纪初建成帝湖花园 。小区在城中村后河芦东边 。后河芦村流传着“宋太祖对弈卢太公”的传说 。“帝湖”似乎因此得名,但是因为这家“老天爷庙”得名的传说,却知道的人很少 。
郑州大学四个字谁提的郑州大学四个字是由郭沫若先生提写的 。郭沫若(1892年一1978年),本名郭开贞,郭沫若是他的笔名之一,还有其他笔名,唯这个最出名 。郭先生是个大才子,身兼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据说是全中国认识甲骨文最多的人 。他的诗集《女神》是标志性的作品 。曾经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等要职,不是一般的牛人 。由郭沫若先生提写校名是郑州大学的荣耀 。
字的由来
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各 有独立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 。这里专讲古人的“字” 。
从周代开始,人们在名以外,又另取字 。《礼记·檀弓》称:“幼名,冠字 。”这句话的解释是:“始生 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年二十有为父之道” 时加“字”,当然是说男子;对于女子,则是“许嫁笄而字”,到了可以出嫁之时(15岁)加“字” 。人一出 生就要起名,是为了分别彼此,否则便无法以独立身份进入既有的社会秩序系统之中 。对小孩直呼其名,不会 有什么顾忌,但同样对已经成年者,便显得不够尊重,取字,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所以,古人的名,主要 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 。当然,也不是说所有的情况下都必须对人称字不称名,这要依对话双方 的相互地位而定 。彼此地位相当者,尊称别人用字不用名,谦称自己用名不用字;而长辈对晚辈、老师对学生 、上级对下级,也可以称名而不称字,这样显得更亲切 。如果说起名是为了分彼此,那么取字就是为了明尊卑。这是名与字功能的基本区别 。
字独立于名之外,但又与名保持有密切的联系 。根据古文字学,“字”有滋生之义 。因此,我们也可以理 解为古人的字,系由名滋生而来 。春秋战国时代,人们的名与字之间,一般均有特殊的意义关联 。清代训诂学 家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归纳、揭示了当时的人名与字之间的五类关联,全面而准确 。现补充实例,列举 如下:
同义互训 。孔子的学生樊须,字子迟 。须与迟,都有等待的意思 。闵损,字子骞 。损与骞,都有亏折的意 思 。颜回,字子渊 。据《说文解字》解释:“渊,回水也 。回,渊水也 。”
反义相对 。卫人端木赐,字子贡 。上赏给下叫“赐”,下献给上叫“贡”,意义恰好相对 。楚将唐昧,字 子明 。昧,昏暗的意思,与光明正相反 。
连类推论 。孔子的弟子南宫括,字子容 。“括”,包括;推论到“容”,受容 。楚臣仲归,字子家 。由归 而家,顺理成章 。
据义指实 。齐公子固,字子城 。由坚固之义,引指高大实在的城墙 。鲁人冉耕,字伯牛 。由农垦之义,引 指具体的耕牛 。
辨物统类 。卫人邃瑗,字伯玉;齐人陈灌,字子玉 。瑗、灌均为玉类之一种 。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 楚公子鲂,字子鱼 。鲤、鲂均为鱼类之一种 。
上面列举的诸人之“字”,均由两个字组成,但第一字并无实义 。如子迟、子贡之“子”,是古代男子的 美称 。而伯牛、伯鱼之“伯”,系排行用字伯、仲、叔、季的第一位 。所以,此类二字“字”,其实是一字“ 字” 。这也是早期命字的特点之一 。
秦汉以后,二字“字”逐渐增多,成为主流 。而且,字与名并用时的排列顺序也发生变化 。先秦时是先称 字,后称名,如楚将百里孟明视,百里是姓,孟明是字,视是名 。汉代以后,改为先称名,后称字,如曹丕在 《典论·论文》中论及“建安七子”时称孔融文举、陈琳孔璋、王粲仲宣……这里的孔融、陈琳、王粲是姓名 ,文举、孔璋、仲宣则分别是他们的字 。此外,在取字的方式上,既继承了先秦时代同义互训、反义相对、连 类推论、辨物统类以及以排行入字、以美称入字等传统做法,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
先说在继承传统方面,例如:
蜀相诸葛亮,字孔明;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唐“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司空曙,字文明 。(同义互训 )
唐代诗人罗隐,字昭谏;“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字退之;宋代大儒朱熹,字元晦;清代音韵训诂学家 王念孙,字怀祖;桐城派作家管同,字异之 。(反义相对)
北宋文学家晃补之,字无咎;南宋诗人尤袤,字延之;南宋词人刘过,字改之;清代史家章学诚,字实斋。(连类推论)
东吴将领周瑜,字公瑾;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字子瑜 。(辨物统类)
东汉文学家蔡邕,字伯喈;唐代诗人钱起,字仲文;北宋词人晏几道,字叔原;明代文学家王思任,字季 重 。(以排行入字)
其次,在新的发展方面,主要有:
增美辞 。在先秦时代的子、父一类尊称用字以外,大量涵义丰美之辞,如公、翁、卿、倩、彦、伟、休、 道、孝……成为取字的热门选择 。例如:用尊老美辞的,东汉大臣窦融,字周公;东吴将领黄盖,字公覆;西 汉豪强郭解,字翁伯;唐吏孔巢父,字弱翁 。用称谓美辞的,西汉使节苏武,字子卿;大将军卫青,字仲卿 。用身份美辞的,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字曼倩;曹丕之孙、魏帝曹髦,字彦士 。用形容美辞的,“建安七子”之 一的徐干,字伟长;三国魏文学家应璩,字休琏 。用德性美辞的,东汉学者尹珍,字道真 。刘备的谋士法正,字孝直 。
采典籍 。采摘典籍中精彩的名言警句之义,用做表字,意趣高雅 。曹操字孟德,语出《荀子·劝学》:“ 学也者,固学一之也 。……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 谓德操 。”《尚书·大禹谟》称“满招损,谦受益 。”由此,明末文人钱谦益,字受之;晚清士绅王先谦,字 益吾 。
表仰慕 。表示对前贤先哲的仰慕之意,是古人命名、取字的重要思路之一 。北齐文学家颜之推,倾慕春秋 时晋人介之推的节操,故与之同名,又以其姓氏为字 。南朝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钦佩西汉博士冯野王,不仅 照搬其名,而且取字曰希冯 。明末清初学者顾祖禹,景仰宋代史家、人称“唐鉴公”的范祖禹,仿其名,又字 景范 。
寄情怀 。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字所以表其人之德 。”正如言为心声一样,字也是人们抒情怀的 手段 。近代维新运动的领袖人物康有为,字广厦,意在表达自己为黑暗专制下的国人争得一个开明、自由的生 存“广厦”的宽阔胸怀 。现代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字任之,他自己解释“任之”的涵义:“其一是对自己该 做的事,对国家对社会该负的责任,坚决勇敢地担负起来,任之;其二是对无所谓的事、无聊的流言等等,不 管它,由它去,任之 。这就是我做人处事的信条 。”
析名文 。名与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联系既可以是文辞意义上的,也可以是文字结构上的 。南宋 诗人谢翱,字皋羽;大奸臣秦桧,字会之;明“竟陵派”文人刘侗,字同人;清文学家毛奇龄,字大可 。
既起名,又取字,是中国姓名文化的独特传统之一,直到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依然如此 。以名人为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
李大钊,字守常 。
胡适,字适之 。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
朱自清,字佩弦 。
陈毅,字仲弘 。
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其后又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传统的上下尊卑秩序被完全否定 ,因而以明尊卑为主要功能的字,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本依据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交往 越来越频繁,称谓繁复、叠床架屋的名、字并行之制,显然不再有恢复的必要与可能 。但是了解一点这方面的 知识,至少可以避免出现评书《杨家将》中杨六郎竟然在皇帝面前自称“杨景杨延昭”之类的笑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