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由来,古筝的来历和故事

古筝的由来【古筝的由来,古筝的来历和故事】

古筝的由来,古筝的来历和故事


古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故也称秦筝 。早期的古筝,为五弦,筝体为竹制,形式如“筑” 。以后筝弦逐渐增加 。东汉许慎和清代训诂家朱骏声分别在《说文解字》和《说文通训定声》中有具体说明 。许慎说:“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为瑟,易竹以木 。”朱骏声日:“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 。蒙恬改为十二弦,变形如瑟,易以木 。唐以后为十三弦 。”现代更增加至二十一弦 。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三国时期的筝弦当为十二弦 。用假甲弹筝,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公元前502年)的梁代《梁书-羊侃传》载:“有弹筝人陆大喜,著鹿角爪,长七寸”,在李商隐的《无题二首》诗中有:“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可见三国时期仍是用肉甲演奏 。
古筝的来历和故事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又名秦筝 。相传当地有一 个爱弹瑟的人,他有两个独生子也都很喜欢音乐,想将瑟占为已有,父亲只好把瑟一劈两半,两个儿子一人一半 。因为这件新的乐器是两生的,于是就称他为筝 。这种称谓最早见于汉人刘向的《九叹·忧苦》 。这种称谓绵延了近两千年,“秦筝”则成了筝的专有名词 。
据史料记载,汉、晋以前张12根弦,唐、宋以后增为13弦,明、清以来逐渐增至15至16根弦 。采用丝弦,每弦置一柱(也称马或雁足),移动柱位可调节音高 。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流行21弦筝 。通长约130厘米,改用钢弦或尼龙缠钢弦 。近年来也有增至24或26弦的筝 。一般都依五声音阶定弦,有时也用七声音阶定弦 。
筝的音色悠扬、典雅 。弹奏时可左右手并用,也可右手弹奏,左手按揉,产生吟、滑音效果 。演奏手法非常丰富 。现已成为重要独奏乐器,也常以歌舞伴奏 。代表曲目有《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出水莲》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