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么过重阳节,古代人怎么过重阳节的( 二 )


▲ 齐白石《重阳生日》
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自然少不了美食 。重阳糕,史料中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制作方法随意,但其中讲究却不少 。九月九日天明时,要以片糕贴子女额头,口中轻念祈词,祝愿子女百事顺意 。更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一般,上面做成两只小羊,以合重阳(阳)之意 。有的还在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以小红旗取代插茱萸,以点蜡烛取代“登(灯)高”之意 。
清道光年间诗人杨静亭写有《论糕》一首,“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 。面夹双层多枣栗,当筵题句傲刘郎 。”将当时京城做重阳糕的盛况描述尽至 。

古代人怎么过重阳节,古代人怎么过重阳节的


▲ 重阳糕
作为重要的节日,重阳历来受到文人笔墨的青睐,但要论能将重阳的多种风俗融于一诗的,则当属陈师道的《九日寄秦觏》“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诗人巧妙的把重阳节吟诗、饮酒、赏花、登高的习俗汇聚一篇,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
今日的老年节
进入新时代后,重阳节又有了新的发展 。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而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所以就有了生命长久,福寿绵延的寓意 。
1987年6月23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农历九月九日为北京市的敬老日 。此后,甘肃、山西、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等省、直辖市纷纷出台法律政策,将重阳节规定为本地的“敬老日”、“老人节”或“老年节” 。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 。
201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从此重阳节在全国范围内有了新名称——老年节 。
由地方到全国,由非正式到立法 。从近些年重阳节到老年节的演变轨迹不难看到国家对老年群体的重视 。
古代人怎么过重阳节,古代人怎么过重阳节的


▲ 2015年重阳节,孩子们身着汉服,为扬州干休二所的抗战老兵及遗孀献上一份童真的爱心和问候 。
传统的重阳节中,“养老祈寿”的观念并不突出,而且它虽然注重人际之间的联系,但更多是熟人之间的来往;今日的老年节,除了把敬老上升为主题外,在人际间的联系范围上也倡导更广泛的行动比如政府关注贫困老年群体,而非只是熟人之间的关心往来 。
“老有所养”是一个和谐社会不能回避的任务 。“老人节”的设立,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在养老保障上的决心和智慧 。它如一只闹钟,会在一个固定的时刻响起,提醒在生活中奔波忙碌的我们,常回家看看家中的老人,或者此刻拿起电话,向他们道一声:“祝您节日快乐!”
古代人怎么过重阳节,古代人怎么过重阳节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
古代人怎么过重阳节,古代人怎么过重阳节的


《山水田园诗选:齐白石插图珍藏版》
齐白石 | 绘周梦烨 | 注
古代人怎么过重阳节,古代人怎么过重阳节的


山水田园诗选
周梦烨(注)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