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由来,春秋战国的由来

秋天的由来

秋天的由来,春秋战国的由来


秋天于传统的节气划分,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至立冬结束 。
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所谓“热在三伏”,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至处暑往往还处在“三伏”期间,所以初秋天气还很热,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
春秋战国的由来1、名字由来春秋战国来源于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 。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 。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 。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 。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 。据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的解释,春秋意指春去秋来,以编年体形式记录史实 。而战国的来源是《战国策》,是国别体的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
2、分界线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 。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 。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
【秋天的由来,春秋战国的由来】3、时期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 。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 。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