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很多自相矛盾的词语,比如“礼让为先”和“当仁不让”,你还知道别的吗

我们现在说的“当仁不让”,一般是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而它原意并非如此,“当仁不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於师”,指以仁为任,无可谦让 。在以前,他们并不矛盾,而且还是相辅相成的 。
【中国有很多自相矛盾的词语,比如“礼让为先”和“当仁不让”,你还知道别的吗】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由孔子发扬光大,“当仁不让”其实是说,把仁当作自己一生为之奋斗和贯彻的责任,不能退让 。潜在意思是要告诉大家,积极行仁义之事,这样于国有益,于民也有利,是符合礼的,而且你要做得比别人好,甚至比你的老师和长辈更好,他们不但不会责怪你,还会赞赏你,如果这时你谦让,那就是不符合礼,是推让 。
而礼让啥意思呢,是有礼貌地谦让么?亦或符合礼节地谦让?我觉得应该是后者 。礼起源自周公的礼乐制,《周礼》就是一部最早的关于礼有着系统阐述的著作,包括了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儒家早期经典之作 。所以,礼是一种规范制度,只是这种规范没有强制你说一定要这样做,不然就会被抓起来坐牢、杀头,那是国家刑法才这样,它只是一种文化和文明地外在表现 。
仁是礼的内在根据,礼是仁的外在表现 。仁心外化而成礼,依礼而行成仁,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恰成一辩证的统一关系 。仁之作为内在的德性,礼之作为外在的规范,各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和价值 。如果内心不存在仁,那么礼便成为毫无意义的虚伪,犹如黄鼠狼给鸡拜年,这个好理解 。而失去礼的规范,则仁流为自然性情,虽不失为直,但却难免于野,甚至难免为乱,这个听看起来有点懵,我举个例子:过年了,你给你爸鞠躬问好,递上100块红包,你给你爷爷鞠躬问好,也递上100块红包,你内心有仁孝,两人都行礼了,但是这样做却不行,为啥?因为两人礼数一样了,你爷爷是你爸的长辈,你这样做他们就变成平辈了,关系就乱了,所以,你对你爷爷的礼要加重,要么改鞠躬为磕头,要么给200块红包,以示区别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还有很多类似这样的矛盾词语,我们要深刻地去了解它们,挖掘其背后的含义,结合当时社会的文化环境和生活习俗去诠释它,最后再把它们和现在的语意进行分析、比较,你会收获更多不一样的知识 。


中国有很多自相矛盾的词语,比如“礼让为先”和“当仁不让”,你还知道别的吗




中国有很多自相矛盾的词语,比如“礼让为先”和“当仁不让”,你还知道别的吗




中国有很多自相矛盾的词语,比如“礼让为先”和“当仁不让”,你还知道别的吗


礼让为先和当仁不让并不矛盾,是为人处世的经典法宝 。


中国有很多自相矛盾的词语,比如“礼让为先”和“当仁不让”,你还知道别的吗




孔子还说了下一句:“君子贞而不谅 。”是说一个君子,要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遵守小信 。可见,孔老师注重“信”的道德原则,但又说明了它必须以“道”为前提,即在仁和礼的基础上坚持“信” 。在实际生活中,就有爱正义胜过爱权威,当仁不让于师的人 。

中国有很多自相矛盾的词语,比如“礼让为先”和“当仁不让”,你还知道别的吗




那么,礼让为先又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君子无所争 。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说的是,君子没有什么可以与别人争的事情 。如果有,一定是比射箭了 。比赛时相互作揖谦让后上场 。射完后,登堂喝酒 。这是一种君子之争 。可见,孔老师是要摆正礼让与竞争的天平,争要争得合理,要保持君子风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