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驴诗人陆游

陆游有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末,细雨骑驴入剑门 。”杜甫诗曰“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还有“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 。”李白则说前朝“阮籍为太首,骑驴上东平 。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 。”看,这几位大诗的这几首诗都是一个“驴”字成就的,可见“驴”对古代诗人成就诗篇的干系之大 。更巧妙的是“推敲”这一词组的由来竟然和驴有直接关系 。晚唐诗人贾岛在驴背上偶得五言绝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他由于对“推”字不太满意,就在驴背上一会做推门状一会做敲门状,路人看到都以为他是个疯子 。由于忘形,没掌握好驴的走向,结果冲撞了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韩愈的高头大马,韩愈手下刚要对贾岛实施暴打被韩愈呵止,当问清缘由后韩愈非但没治他罪而且指点他应该用“敲”字,由此,“推敲”二字“大行于市”,直到现在人们习惯把琢磨事和分析问题用“推敲”代替 。
说到这里,那“为什么古代文人爱驴不爱马”就不难解释了 。驴,性温顺,易驾驭,适宜在其背上构思、推敲字句,而马性烈易惊爆,万一诗人在其背上琢磨字句时它突然尥起蹶子来,那诗人的灵感全被吓没了;大凡诗人都爱游山玩水,“触景而生情”,那驴则是最好的脚力,无须奔跑,悠闲自在 。再说驴易饲养,成本低,一般穷酸文人都能买得起 。还有,驴虽然说温顺但“犟”,俗话说“犟驴”就揭示了驴的这种天性,而文人把这种天性美化为“执着”,这就有点贴近于“诗人”的性格了,一般古代文人大都自命清高穷困潦倒且恃才傲物玩世不恭,这种性格就很像驴,所以他们爱驴不爱马 。
“文骑驴,武骑马,牧童持笛把牛跨”,这是古代坐骑的风景,当然,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这“风景”早就烟消云散了 。
马,行动快,高大上,适合军人武夫 。
驴矮小温顺行走慢,适合文化诗人气质,比马忠实 。
骑驴看唱本,原意是讲雅士文人的风采,悠然自得,骑毛驴过闹市,不为闹市所动,而是有滋有味地读唱本,看《西厢记》、《牡丹亭》 。不是风流才子,有此情怀?!
李白、白居易、王维等大诗人都骑过驴,体验过诸葛亮“骑驴过坝桥,独探梅花瘦”的感触,但中国文学史上恐怕没有一位文人能像杜甫一样,一骑就骑了30年毛驴 。有后人考证,说杜甫没有骑过三十年毛驴,只骑过十三年 。
据说李白失意时曾骑驴游华阴县,县宰认不得他,他也不报姓名,只说“曾令龙巾拭吐,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 。天子殿前尚容走马,华阴道上不许骑驴?”
县官脑中一检索,再一对比骑驴之人的外貌,这才认出是李白,赶忙恭敬请他通过 。
现在陕西山西河北这些地方也是驴多产区,古代文人也多在这一文化繁盛地带活动,马更合适农耕作战,因此文化人和马匹多少无缘 。
【骑驴诗人陆游】在驴背上,在悠然自得中,诗人诗兴大发,文如泉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