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静夜思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李白写静夜思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还记得儿时最先背会的那首儿诗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尽管是离开校园几年的社会人士,若是再在他们面前提到这首诗,他们必定也会十分流畅一字不落地背出来 。

李白的静夜思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李白写静夜思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而这首诗,我们都认为是诗仙李白所写,其实并非如此 。我们现在所背的诗句是改编过后的,那么教科书出版社为何不让我们背李白所写的原版诗句呢?让我们来看看李白写的原版诗句是什么,或许就能体会到其用意了 。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首《静夜思》,出自于《唐诗三百首》 。而《唐诗三百首》是由清朝乾隆年间的蘅塘退士编选而成,他选诗的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 。而这个“尤要者”要求诗歌既要写得好又要容易诵读 。而原来的《静夜思》是怎么写的呢?
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原句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可以看出,原来的诗句中,“床前明月光”其实为“床前看明月”;“举头望明月”其实为“举头望山月” 。
李白的静夜思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李白写静夜思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但是也有学者指出,这可能也不是李白最原始的版本 。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举头望明月”,但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没有变化 。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却是“举头望山月” 。直到清朝乾隆年间,蘅塘退士要编写出脍炙人口的《唐诗三百首》,就将《静夜思》改编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版本 。
而为什么这个版本最后能够广为流传,并编写进教科书里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改编过后的诗句更容易让人理解,画面感强,意思浅显,读起来更通顺,也更容易被记住 。而专家对此也表示认同 。
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薛天纬先生在《漫说》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果是“床前看月光”,中间突然嵌进“看”的动词,会显得很突兀,再说,“月光”是无形的东西,根本不用特意去“看”,如果真的是“看”,就显得矫情做作了 。而如果真的特意去“看”,也就不会在后半句将月光错当成“霜”了 。
李白的静夜思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李白写静夜思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如果用“明月光”,就像是月光不经意间映入眼帘,然后下句用“疑”字,才会觉得很自然;而“明”这个词,也凸显当晚月色的明亮 。在第三句,“望明月”较之“望山月”不但摆脱了地理环境的限制,任人无尽地遐想,也更加通俗易懂,接地气,这样大家自然会联想到平日里看到的月亮 。
人们总说,诗歌因为推敲而显得更加美丽 。不全是推敲之后的句子更加完美,更是因为文人们在推敲过程中对待文学那份严谨的态度显得动人 。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李白的静夜思的创作背景是什么,李白写静夜思的背景是什么样的?】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当时李白26岁 。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