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吴孟超院士为原型 吴孟超的得意门生有谁

2021年5月2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吴孟超与世长辞,享年99岁 。
5月23日16:00,以吴孟超院士为原型的影片《我是医生》将在CCTV-6播出,22:30在东方卫视播出 。

以吴孟超院士为原型 吴孟超的得意门生有谁

电影剧照
《我是医生》由上影集团出品,谢鸣晓导演,黄丹编剧,赵有亮等主演,首映于2017年 。
直至今天,主创们回想起当年创作时的情形,依然清晰记得吴老身上的熠熠光辉——
一个100分钟的故事,能够承载的还是太少太少 。就像杀青后的无数个日子,闭上眼睛想起吴老,不只是他在手术台上叱咤风云,还有他变形的手指与脚趾,他去手术休息室缓慢疲倦的步伐;不只有他对病人春风十里,遇见不平怒发冲冠的性情,还有他时常的开怀大笑,眼神中的清澈明亮 。
以吴孟超院士为原型 吴孟超的得意门生有谁

2018年,96岁高龄的吴老仍坚持每周出门诊、做手术
鲐背之年,一个人会做些什么?有人与亲人共享天伦——这是人之常情;有人在岗位上散发自己的光与热——这里有了不起的生机与坚守 。银幕内外,有这样一位令无数人景仰的老者,他选择了后一种人生 。
2017年,传记电影《我是医生》全国公映,将这位90多岁高龄依然不舍一线的院士、国之大医的故事带给了更多观众 。
影片主要讲述吴老年逾九旬依然奋战在无影灯下,每年完成200余台手术的故事;更讲述国之大医匡危济世的至高境界——他的眼前是病,心底是人 。他曾说:“我是医生,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 。”
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他想庇佑所有人
这部电影要从2014年说起 。上影集团立项后,制片人袁孝民找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系主任黄丹,请他执笔编剧 。他们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是,漫长的、且永葆事业青春的吴孟超,有太多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100分钟的电影该取哪瓢饮? 是年轻时从割胶刀改拿手术刀的天赋异秉,是毅然回国报效人民的报国之路,还是这双手在肝脏的方寸之地所创造出的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
“都想写,但只能撷取他医道、医德的最闪亮之处 。”黄丹说,影片从吴孟超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讲起,如此设置缘于他的口头禅“我是医生” 。这四个字能解答所有关于吴老的提问——为什么90多岁还要做手术,为什么再危重的病人他都照单全收,为什么他在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后依然不离一线……这4个字也带出他心底最迫切的愿望——因为是医生,所以想尽可能多地“摆渡”有病痛的人 。
片中有条主线,吴孟超想搭建基础研究平台,扩大实验室规模,他希望得意门生赵一涛能随己投身其中 。但于外科“一把刀”赵一涛而言,从手术室抽身去实验室,尤其是要致力于当时还被普遍质疑的细胞治疗,他的事业前景不啻于“雾里看花” 。关键时刻,吴孟超只放下了一句话,一句重千钧,“一把刀、一台手术,只能救一个人,但一片基础研究的华盖能庇佑更多人” 。
现实中,赵一涛那样的质疑心理曾存于不少人心间 。对此,吴孟超的回应是:“国家最高科学奖项肯定了我过去的努力 。但这么些年,我一直在思考:我的手割过橡胶,描过图纸,但自从拿起手术刀后便再没有放下 。我已经90多岁了,还能做多长?不知道 。因此我要赶紧建立平台,把这个科学院、研究院建好,把平台建好 。再培养人才,有人、有平台,基础研究就能开展下去,20年、30年、40年总能解决问题 。到那时,我在天上看 。”那一刻的他,不仅是名医者,更是位医学科学的拓荒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