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蜀道难表达了什么

诗仙的《蜀道难》出现在人教版《语文3》中 。作为才学完不久的人来说,我应当是有发言权的 。
《蜀道难》沿袭乐府旧题,系"即事成篇″ 。当时上鉴赏课,老师分析的是送友人入蜀,抒离情别意,望友人好自珍重 。可通读全文,我却觉得不止是这样 。

李白的蜀道难表达了什么




文中确实有个"友人″,但我认为,这友人不是别人,正是太白自己 。太白叹这蜀道高峻,以此送"友″亦是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 。借此来表明自己于仕宦一途艰难曲折的心路历程 。
在我看来,大凡古人作文,多会在行文中体现一个"友″ 。或与"友″问答,或描写这个"友″ 。这个"友″或许真是友人,但亦是产生于作者心间,落墨于一种契合的场景 。世间的巧合不多,是以我认为,这个"友″是作者借助另一段人生替己身发言,自叙平生,自叙心志 。从而达到一种涵蓄而幽深的意趣 。太白诗作《蜀道难》亦作此理 。
太白借送友抒己思,思的是什么?蜀道如此高峻险远,又为何非要攀缘前行?历蜀道之难,所求究竟为何?
先从太白的平生来看 。太白出身名门,五岁学蒙,聪明自现端倪 。及至十五,已是诗赋不知凡几,且皆令人拍案 。十八,太白弃士人科举入仕,远走归隐大匡山 。李白这段幼年时光,足以令我们见其不凡 。他成长的这段时光无人能够复制,他也在这样一段时光中坚定了自己最初的信念,富贵皆如浮云,人生当存恣意 。
【李白的蜀道难表达了什么】二十四岁,他开始仗剑远游,像他想象中真正的少年游侠一样"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他一路西游,游山川访好友,真个恣意疏狂 。可这时,与昔年梦想全然处于另一端的追求却开始悄然发芽 。
长安大雁塔,将名字刻在这里是盛唐每个读书人的心愿 。太白亦不例外 。文人骨子里的出仕欲望显露出来,迫使他羁旅长安 。
出仕这条艰难的蜀道,这时才是真正的开端 。于太白而言,对他人来说极易的事情,真正才是"难于上青天″ 。最开始,太白洒脱又骄傲的性格为他斩断了很多路径 。这时,于功名的不削与对出仕的迫切,让他时刻内心煎熬 。此刻的自己正在做自己曾最鄙视的一切,却又不能后悔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又是他在告诫谁?
所幸他等到了机会,他营营汲汲却求而不得的仕宦梦想,将在此时达到最辉煌 。玄宗西行!恰巧李白也于此时西游 。他挥笔就《大猎赋》献与玄宗,又献文于玉真公主等权贵 。此后的太白,为统治上曾所知晓 。贺之章见他,更是大呼谪仙人,又解金龟换酒与之对酌 。李白的光华未在碌碌中埋没,反而更是熠熠生辉!
更可喜的是玄宗亦知其人,传其入宫降辇步迎,亲手调羹 。及问策,太白对答如流,一举任职翰林,侍奉皇帝左右 。此时便好比攀山蜀道最高峰,看那飞湍瀑流 。
然,烟花再美只有一瞬 。所外环境的污浊,很快令李白厌弃 。所谓距离产生美 。对求来的生活失望的太白变得更加恣意 。他眠于长安酒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他令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 。由于当朝权贵的不满,李白也最终被玄宗疏远,赐金放还 。此时再听蜀道上"子规啼夜月″"悲鸟号古木″,想必也别有一番凄怆 。
李白出仕为官的时间就这样止于天宝初年 。他再次在大好河山间放纵自己,历最险的蜀道,写下这首歌行体的《蜀道难》 。
他的理想受挫,在当朝"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背景下一番才华无可寄托 。然而他并未放弃 。在这条"蜀道″上,他仍归踽踽独行 。这段在"友人″身上体现的心路历程,如盘盘青泥般曲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