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说清明上坟讲究前三后四 清明节的前三后四是什么意思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传统文化中是祭祖的重大节日之一,无论在家还是在外工作的人们都要去先人的墓地祭拜祖先,因此,也就流传了很多的讲究和禁忌 。
清明上坟的习俗由来已久,而且上坟的规矩也有很多,由于地域不同,习俗也各自有别,下面我们来看看清明上坟讲究的“前三后四”是什么意思 。

老百姓说清明上坟讲究前三后四 清明节的前三后四是什么意思


“前三后四”就是说清明的前三天,后四天,一共七天内,都可以去上坟祭祀祖宗、先人 。
民间的人们认为,有阴间的存在,人死后还有灵魂的存在,是到了另一个世界生活 。人们为了先人能够生活的更好一点,就摆供品,送纸钱等一些仪式去祭祀,而且认为清明前后这七天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清明节过后四天就要关闭鬼门 。
如果过了“前三后四”这七天,再去上坟烧纸,先人也就看不到后人前来祭祀,也收不到纸钱了 。其实,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 。
清明上坟“前三后四”的讲究应该和古代放假七天有关 。这个说法牵涉到寒食节 。
老百姓说清明上坟讲究前三后四 清明节的前三后四是什么意思


寒食节是纪念晋国名臣介子推的节日,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没有吃的了,介子推就割下大腿上的肉为他充饥 。
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独介子推不愿受赏,携老母隐居于绵山 。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避山里 。
晋文公手下为了逼介子推露面,放火焚山 。不料介子推宁死不出绵山,竟然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做寒食节 。
古时候的寒食节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是民间的一大祭日,到了唐玄宗时期,寒食节被定在了清明的前两天,并且放假三天 。受其影响,再后来唐德宗在位时下令将假期延长到了七天 。
有了这七天假期,加之寒食节不能生烟火,所以就有了“前三后四”的讲究 。
要说“前三后四”的讲究是该针对寒食节而言的,不过已形成了二节合一,而且清明节更多的是逐渐替代了寒食节,寒食节已慢慢被谈忘,因此,民间就有了清明上坟前三后四的讲究 。
老百姓说清明上坟讲究前三后四 清明节的前三后四是什么意思


总之,各地有各地的习俗,也不能说谁对谁错 。祭祖的节日,只要心存孝道不忘先人,什么时候上坟祭祀都是可以的 。
【老百姓说清明上坟讲究前三后四 清明节的前三后四是什么意思】不过,清明节是个节日,还是早点祭祀为好,如果离清明节时间太长,也就不是清明节祭祀这回事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