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景泰蓝艺术( 三 )


二、金属錾胎珐琅器
金属錾胎珐琅器亦称“嵌珐琅”,是将金属雕錾技法运用于珐琅器的制作过程中 。金属雕錾技法是古 代一种传统的金属器加工方法 。远在商周时期,当时的工匠已将这种技艺广泛地运用到青铜器的装饰上,制作出许多装饰精美的青铜器工艺品 。金属錾胎珐琅器的制 作工艺,是在已制成的比较厚的铜胎上,依据纹样设计的要求描绘出图案的轮廓线,然后用金属雕錾技法,在图案轮廓线以外的空白处进行雕錾减地,使得纹样轮廓 线凸起,再在凹下处施珐琅釉料,经焙烧、磨光、镀金而成 。
三、金属锤胎珐琅器
金属锤胎珐琅器简称“锤胎珐琅器” 。按照图案设计要求,在金、铜等金属胎上锤出凹凸不平的图案 花纹之后,再在花纹内点蓝、烧蓝、镀金而成 。珐琅呈隐起效果,恰似在金碧辉煌的地子上镶嵌的宝石,光彩夺目 。锤胎珐琅工艺多用于制造七珍八宝等供器 。锤胎 珐琅器和錾胎珐琅器的相同之处,都是在金属胎上直接运用金属加工工艺制作出凹凸的图案轮廓线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錾胎起线的珐琅器,是于金属的表面施以 雕錾减地的技法起了线来;而锤胎起线的珐琅器,则是在金属胎背面施以锤击技法,使表面起出线来 。
四、铜胎画珐琅器
铜胎画珐琅又称“画珐琅”,俗称“烧瓷” 。制作工艺是先在铜胎上挂釉,再用釉色绘纹饰,经填彩 修饰后入炉烧结,最后镀金而成 。烧瓷工艺品一般有两类,一种是在胎体上精雕细錾或配上錾雕耳子花活进行配饰,然后彩绘;另一种是在光胎上进行彩绘 。前者属 高档工艺品,后者为普及品 。画珐琅大约于17世纪初经欧洲传入中国,主要流行于18世纪以后 。现存最早的烧瓷制品是清康熙年间制作的《五福瓶》、《玉堂富 贵瓶》,造型精巧,色泽艳丽,描绘精细 。清乾隆年间,在清宫供职的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曾指导宫廷烧瓷,用西洋画法表现西洋和中国的景物,形成早期烧瓷彩绘中 的“洋味儿” 。
五、金属胎露地珐琅器
金属胎露地珐琅器俗称“金地景泰蓝” 。金属胎珐琅制品,多采用红铜制胎,这是由于红铜软,其延展性比较好,易成型,在制胎过程中不易开裂,且红铜与釉料的附着力比较好的缘故 。传世珐琅制品中亦有用黄金为胎者,其釉料显色比较鲜亮 。有的作品只在轮廓线内填敷珐琅釉料,轮廓线外则显露金地,可谓灿烂辉煌 。这类以金为胎的珐琅制品数 量很少,多为18世纪以后的作品 。后来流行的金地景泰蓝,均彩用红铜胎,掐丝轮廓线为双线并行成纹样,或轮廓线相衔接处交代明确清晰,只在轮廓线内点填釉色,其余部位保留原胎形不点填釉色,待烧蓝、磨光后,丝纹和原胎形露地处镀上黄金 。如金地《葫芦瓶》、金地《狮顶罐》等,凡露地凹处镀上金色,凸起处点填 有彩色釉色,效果似浮雕,金色与釉色相映生辉,别具一格 。
六、透明珐琅器
透明珐琅器包括金属胎透明珐琅器和无胎掐丝透明珐琅器 。金属胎透明珐琅器一般称为“透明珐琅 器”,俗称“银蓝”或“烧银蓝” 。制作工艺是将具有透明性的各种釉料涂饰在做过艺术加工的金胎、银胎(或铜镀银胎)上,经几次饰涂烧结后,露出胎上的花纹 。釉料一般用紫、蓝、绿、黄四色,可用单色,亦可用复色 。器胎处理分錾花、锤花,或錾、锤兼用,或錾花之后再贴金片,或在透明珐琅上描金 。银蓝釉料的烧 结温度低于景泰蓝釉料,但其透明度和细腻程度却高于景泰蓝釉料 。银蓝的最大特点在于烧完后不用磨光就具有平滑细腻、光亮如镜的自然美,这种工艺多用于花丝 首饰、徽章、标牌等工艺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