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维族人长得像汉族( 二 )


回鹘与唐政府间的特殊关系还表现为双方相互信任的心理 。与中原王朝和其它少数民族关系相比,回纥与唐政府间相互信任的心理是非常强烈和浓厚的,双方一再将相互关系说成是甥舅关系,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 。正是双方间这种长期友好合作的特殊关系,使得回鹘成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 。
到了宋朝,回鹘还因为曾经与唐朝的联姻关系,而称宋朝为舅,《宋史·回鹘传》说:“先是,唐朝继以公主下嫁,故回鹘世称中朝为舅,中朝每赐答诏,亦曰外甥 。五代之后皆因之 。”喀喇汗王朝可汗称宋朝皇帝为“汉家阿舅大官家”(《宋史·于阗传》) 。
《松漠纪闻》记载:“回鹘自唐末浸微,本朝盛时,有入居秦川为熟户者 。女未嫁者先与汉人通,有生数子年近三十始能配其种类 。媒妁来议者,父母则曰,吾女尝与某人某人昵,以多为胜,风俗皆然 。今亦有目微深而髯不虬者,盖与汉儿通而生也 。”
北京的魏公村,原名“畏兀营”,这也是维族祖先作为大明子民一部分居住在祖国首都的铁证 。
历史上维吾尔人的祖先回鹘与突厥是世仇,维吾尔人怎么会像土耳其人那样,认突厥人为祖宗呢?而土耳其人不是正宗突厥人而是粟特人,粟特人与回鹘人没有什么血缘上的交集,粟特人与回鹘人甚至连互相的文明交流都十分的少,又何谈同宗同源一说呢?
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徒融合而成的 。它的先民主体是隋唐时期的回纥人,活动在蒙古高原 。当时回纥统治者上书唐朝,主动申请将回纥改为“回鹘” 。在公元840年,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攻破,回鹘人除一部分迁入内地同汉人融合(其中也有于湖南省桃源县在公元13世纪初期就有一支明朝派出征战的维吾尔部族军队,后来与当地汉族融合为主)外,其余分为以下三支迁徒:
一支迁往吐鲁番盆地和今天的吉木萨尔地区,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该支有相当部分与汉族等融合,长相像汉族的维吾尔族相对较多;
另一支迁往河西走廊,与当地诸族交往融合,形成裕固族,该民族再融合后长相多与蒙古族或印度有关部族相似;
最后一支迁往帕米尔以西,分布在中亚至今的喀什一带(即塔里木盆地及周边),与葛逻禄、祥磨等部族一起建立喀喇汗王朝,时称焉耆人、龟慈人等,该支也融合了其他民族血统,只是相对较少,是构成近代维吾尔族的主体;
以上史实说明在不同时期的几个区域,因上述迁徒和融合等原因,有部分维吾尔少数民族外表长相像汉族,如今天挑源县那部分就更像汉族就不足为奇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