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实了四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不是问题的问题

《水经注》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紧随晋代之后而相当古远了) , 作者郦道元(466-527年)是位贵族和朝廷命官 , 所著四十卷本共30余万字的《水经注》 , 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等 , 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很多都散失了 , 所以《水经注》帮保存着许多珍贵史料 , 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着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 。
《沔水》是《水经注》的第二十八卷 , 通读有关襄阳的几段 , 发现有四段很有价值:
①“沔水又南径筑阳县东 , ……又东过山都县东北……”
筑阳县和山都县 , 在东汉建安十三年前都归南阳郡所辖 , 而它们都在沔水之西(注意沔水穿入南阳郡后的流向 , 基本是自西北向东南流) , 这就否定了“南阳郡跟南郡是以沔水为界”的谬论 。事实上筑阳县、山都县和邓县这三个南阳郡的县 , 都在沔水之西偏南 , 它们与南郡间是以山为界的 。
②“酒水又东径隆中 , 历孔明旧宅北 。亮语刘禅云:先帝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咨臣以当世之事 。即此宅也 。车骑沛国刘季和之镇襄阳也 , 与犍为人李安 , 共观此宅……”
酒水是经由隆中东侧向北汇入沔水的一条小支流 , 这段很清晰记载了“隆中-孔明旧宅-草庐-襄阳”的地理相依关系 。看看 , 哪有宛县的八里岗什么事呢?那里只不过是后代建有个武侯祠祭祀场所而已 , 跟孔明旧宅和草庐挨不着边的!
③“城在襄水之阳 , 故曰襄阳 。是水当即襄水也 。城北枕沔水……”
这是明确说明了襄阳之名的来历 。襄水也是沔水的一条小支流 , 襄阳建城时利用它来绕城作护城河 , 北面是沔水、其余三面之水都是襄水所赐(注:襄阳城基距离沔水江面还有段高差距离 , 需由上方来水灌注护城河) , 所以起名襄阳 。然而无端怀疑者却在这个“阴、阳”上面大做文章瞎批 , 不学无术也 。
④“沔水中有鱼梁洲 , 庞德公所居 。士元居汉之阴 , 在南白沙 , 世故谓是地为白沙曲矣 。司马德操宅洲之阳……”
这里注明了庞德公、庞士元(即凤雏)和司马德操(即司马徽)这三个人都住在襄阳 , 且离城都不远 。其中庞德公和司马徽都是诸葛亮的恩师 , 凤雏则是亮之同学和好友 , 他们经常在一起研读求教 。亮之二姐还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攀上了亲 。如果想把青年诸葛亮搬到北方数百里远的宛县八里岗去 , 则这些相当亲密的社会关系也得搬去(证实他们都生活在宛) , 难度可想而知?
【证实了四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不是问题的问题】所以 , 一些人便对《水经注》非常痛恨 , 妄图推翻掉拒不认可 。但尊重客观事实的历史学家们和广大历史爱好者 , 都不会昧着良知允许这样做的!

证实了四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不是问题的问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