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语言解读理中丸 理中丸和附子理中丸的区别

后三期发文预告: 小建中汤、炙甘草汤、桂枝附子汤 。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发“深入浅出讲伤寒”系列文章 。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方剂背后的机理及适用范围,帮助读者建立系统的中医思维,不同层次都能有收获及心得 。为把道理讲清楚,每篇文字都会较长,适合慢慢品味 。建议学习完《迈入中医之门》系列后,再进入本系列学习 。

现代科学语言解读理中丸 理中丸和附子理中丸的区别


人体的太阳系统是人体最表层的防御系统,人体的元气从内向外宣发让人体保持“正压”以抵御外界邪气不进入人体 。简单归纳起来,循行流动在人体的基本能量物质有气,水、津和血大致四种 。循行在太阳表系统这四种能量物质来源于身体内部供应,是太阳系统与其他五大系统的协同工作的结果 。其中,“气”主要起到宣散、温暖和保护人体的作用,是人体生理活动的直接能量物质;水作为人体的主要载体起到滋润人体和保持人体生态平衡的作用;血起到滋养人体,提供营养物质和进行生化代谢的作用;津起到润滑、调节人体激素、阴阳平衡的作用 。气来源于肾的生发,脾胃通过饮食的补益,肺的呼吸和宣发;水液主要来源于肾和膀胱的调度汽化;津液主要来源脾胃的运化,血液主要来源于肝的运藏生发和调度 。实际上,气、津、血、水四种基础能量物质的化生和运行并非是由人体某个单一的系统或者几个系统化生,人体的五脏六腑和经络系统全部都参与了气、水、津、血的制造和运化,而且,这几种能量物质是持续相互转化和相互依存的,上面的分为四类提法只是为了说明方便而进行的划分 。
当外邪入侵到人体的太阳系统,如果太阳表系统有足够的抵抗能力,邪气影响太阳系统的宣发会化热 。内热传递到阳明系统会导致阳明燥热令阳明系统肃降失常,传递到少阳会导致人体的阳气生发和调节出现异常 。太阴系统主管人体的津液的化生,人体的脾胃是一对阴阳关系 。胃属阳,主管食物的消磨,脾属太阴,负责调动运化人体的津液上承于胃,帮助胃实现消化食物的功能 。太阳系统受邪化热也会传递到脾,这时会过分消耗津液的化生,应采用滋补津液的方法 。第99篇提到的白虎汤既可以起来润燥阳明的作用,也可以起到补充太阴脾津液的作用 。
现代科学语言解读理中丸 理中丸和附子理中丸的区别


如果人体的太阳系统抵抗力不足,寒邪突破太阳系统的防线可以直接令太阴脾系统受邪;另外,直接饮用过冷的食物和饮料也可以导致太阴脾系统直接受邪 。寒邪会抑制脾阳的运化,导致人体运化水液和化生津液的能力削弱 。通常寒邪会导致腹泻拉稀,出现典型的脾胃虚寒,运化无力而胃口差 。另外一种情况是现代社会常见的脾寒胃热,因为太阴脾阳虚,运化人体水液和化生津液的能力很差,所以脾不能提供足够的津液上承给阳明胃,胃里反而出现燥热、口渴、善饥饿等症状,常见于很多体型较胖和糖尿病患者 。
理中丸又称人参丸,汤剂称作理中汤或者人参汤 。在《伤寒论》中直接论述的机理不多,但间接论述的地方并不少 。
在《伤寒论》霍乱篇第386条提出,如果是寒邪入侵肠胃导致的腹泻、头痛发热,“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理中丸的组方是: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各三两 。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许大 。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 。然不及汤,汤法,以四物依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还用术;悸者,加茯苓二两;渴欲得水者,加术,足前成四两半;腹中痛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寒者,加干姜,足前成四两半;腹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 。服汤后如食顷,饮热粥一升许,微自温,勿发揭衣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