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肺加速国产化( 二 )


刘淑琴介绍 , 其团队设计的整机设备特别是控制部分 , 包括压力流量、机器转速的调节以及报警功能 , 能够提高设备的智能化水平 , 使设计更人性化且便于操作 。
近年来与ECMO的“死磕” , 也让刘淑琴逐渐触摸到ECMO的技术壁垒 。
“ECMO中膜肺氧合器的寿命取决于原材料 , 目前主流的材料是3M公司生产的长效氧压膜 。 但即使是使用最尖端的材料 , 由于加工工艺不同、结构设计不同 , 制造出来的膜肺氧合器 , 使用寿命也不同 , 例如迈柯唯的膜肺氧合器使用30天也没有问题 , 但有的品牌的膜肺氧合器使用寿命却只有3天 。 去年开始 , 我们也尝试研发膜肺氧合器 。 ”刘淑琴介绍 , 膜肺氧合器结构复杂 , 要同时让血液、氧气、温水协调流动 , 各自运行不相互折损 , 这涉及材料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机械电子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
而作为应用于急救的高端医疗设备 , ECMO力求的精准、稳定 , 也为研发设计带来不小挑战 , “例如体外循环时 , 不能让血液中混入气泡 , 一旦有气泡 , 监测的传感器需要及时报警 , 但目前国内还很难生产出这类精密的传感器 。 ”刘淑琴说 。
鼓励高端医疗设备的原始创新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 加速了企业对国产ECMO的研发进程 。 江苏一家国产医疗器械公司的工程负责人苏谨(化名)介绍:“目前国内在ECMO设备的小型化设计中做得比较成功 , 但从系统角度看很多部件都面临不少技术难点 , 例如离心泵的叶轮形状、驱动方式等;又如氧合器的结构设计既需要确保氧合与变温的效率 , 又要避免过大的压力损失等 , 如果效率不够 , 血液便不能得到充分的氧合 。 ”
苏谨表示 , ECMO等高端医疗设备所需的部分芯片 , 目前全球只有个别国外公司可以生产 , 它们的产品可以将生理测量值精准地转化成数值 , 如果想达到它们的技术实力 , 远非一朝一夕 。
“要研发临床高端医疗器械 , 需要花足够多的钱 , 用足够长的时间 , 有足够大的市场去培育行业企业和人才 。 ”苏谨认为 , 鼓励国产高端医疗设备的原始创新 , 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政策支持 , 同时应该鼓励国内医疗机构积极试用国产创新产品 , 使产品在迭代中不断完善性能 。
让更多的人才在ECMO国产化过程中成长 , 是陈旭锋团队正在尝试的路径 。 新冠肺炎疫情平稳后 , 江苏省人民医院面向医务人员开设的ECMO全国培训班场场爆满 , 两个月后的场次也早被提前预定 , 班级人数不得不扩容 。 “疫情平稳后 , 很多医院都想开展ECMO治疗 , 但ECMO现在还难以普及 , 国外也只是在大型医院投入使用 。 我们培训的目的 , 一是希望能让有条件的医院开展ECMO治疗 , 必要时我们可以提供远程技术支持 。 二是医疗条件难以支撑全程救治的医院 , 可以在危急时 , 先为患者使用ECMO , 再将其转运到大医院 , 这样能让患者有机会使用最顶尖的技术 , 让他们获得更多救治机会 。 ”陈旭锋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