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大包天抄写手抄本 手抄本少女之心( 二 )


半年过后,我脱下军装复员到老家一个工厂工作 。再过半年多,粉碎“四人帮”,我在工厂再次与“手抄本”邂逅 。工厂的老师傅请我抄写《第二次握手》 。这时候,社会的整体环境已经宽松了很多,我抄写时也没有那么恐惧了 。1979年春,《第二次握手》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公开出版,我立即到新华书店排队买了一本 。阅读后,我发现,这个版本虽然与我抄写的大体情节一致,但具体细节描写特别是遣词用字还是有很多区别的 。后来有学者编写当代文学史,把“手抄本”作为一个特殊年代的特殊文学现象研究,并称手抄本在某种意义上是集体创作,是有一定道理的 。
几年前,云南《春城晚报》与昆明电视台联合在昆明发起了一场寻找小说《一双绣花鞋》手抄本的活动,约有十几位市民打电话来说他们拥有该小说的手抄本,但最后只有3位中年人相当读者展示了他们的珍藏 。这些页面已经泛黄的手抄本,本本都是字迹工整 。当《一双绣花鞋》的原作者况浩文到昆明与读者见面时,场面热烈 。况浩文介绍,该书初稿完成于1958年,1964年改编成电影剧本,然而随着“文革”爆发,电影没有拍成 。在红卫兵大串联时,有人拿到了这一剧本,便开始了第一轮传抄 。后来,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又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第二轮传抄 。上世纪80年代初,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更名《雾都茫茫》,曾经叫好又叫座 。2002年小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次年同名电视剧在重庆开拍 。
为写这篇文章,我上网查找况浩文近况才得知,他已经在2018年1月28日病逝,享年88岁 。至此,《一双绣花鞋》的传奇画上句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