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恶魔丨如何识别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型人格( 二 )


反社会人格的表现有哪些?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表现,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即罔顾社会规范 。
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所谓幸福,就是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 。且不论这句话对不对,每个年龄段确实都有对应的社会规范,符合社会规范不仅与他人方便,而且对自己有利 。反社会人格者,在各个阶段却无法遵守相应的社会规范 。
比如,11岁之前,反社会人格者可能会出现品行不端,比如打架、故意破坏他人财物、对动物或其他人缺乏同情,甚至偷窃、放火 。
青年期,反社会人格者可能会出现责任问题 。持续撒谎,频繁使用化名;工作表现差,以至于频繁被解雇;感情不稳,会在躯体、情感方面虐待自己的伴侣 。[4]
成年期,相比于正常人,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更容易犯罪 。有学者对美国监狱里的犯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平均20%的犯人属于反社会人格者,并且,这少部分人包揽了监狱里50%以上的最严重罪行,如抢劫、谋杀、叛国等 。[1]国内学者也进行过相关调查,结果相似,接受刑事制裁的重刑犯,拥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概率更高 。[5]

身边的恶魔丨如何识别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型人格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如何识别反社会人格?
美国进行过两次全国性的调查,结果显示,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总体患病率约为3.5%,男性较高,达到5.5%,女性只有1.9% 。[6,7]可能是因为奉行集体主义,个体离不开社区支持、行为不端更容易被识别和矫正,亚洲地区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患病率,比美国低很多 。[8]
遗憾的是,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症状很难解除(不再出现反社会行为),部分缓解的比例也不高,约一半患者会一辈子反社会 。他们纵使不犯罪,也会给身边的人带去无穷的痛苦 。有没有办法识别他们呢?
身边的恶魔丨如何识别反社会人格 反社会型人格


网上流传的家暴者特征(图片来源:微博)
如果有条件进行全面诊断,事情就简单了 。每个人都会做错事,不过,其中绝大部分,属于一过性的,而反社会人格者的神经系统与常人有异,他们会一错再错,骨折、酗酒、吸食毒品的概率都比常人大得多 。再者,一般而言,正常人年龄越小越是乖巧,越不愿意与父母发生冲突,反社会人格者则不然,调查显示,80%的反社会人格者,在11岁前便出现了某一种反社会行为 。
问题是,我们很难有全面诊断的条件 。玛莎·斯托特在《当良知沉睡:辨认身边的反社会人格者》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说法:只有一个策略可用,靠这一个策略就够了——看他有没有装可怜 。
玛莎·斯托特接触过一个被诊断为反社会人格的犯人,对方表示,自己最想要的既不是金钱也不是出狱,而是同情——唯有获取同情,他才能不断达到自己的目的 。
正如前面所说,反社会人格者的大脑与我们不同 。正常情况下,额叶整合视觉、听觉、记忆等各方面的信息,下达最合适的命令 。于是,做了错事我们会愧疚,他人受苦我们会难过 。
而反社会人格者大脑功能不正常,一切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场游戏,只有输赢、没有情感 。这就使得,一方面,他们很容易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我没有做错什么”;另一方面,同情之心,人皆有之,甚至可以说,同情心是社会存在及延续的关键 。对于那些特别在意输赢的人来说,利用别人的同情心,是一种高收益的作弊方式 。
总结
这就是反社会人格者,一群潜伏的恶魔 。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文首新闻中的犯人,未必属于反社会人格,我们不是精神医生、也没有进行过当面诊断,只能说,他们的行为具有反社会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