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次匹配后的当代社交真相 探探解除匹配还可能找到吗


亿次匹配后的当代社交真相 探探解除匹配还可能找到吗


在这个城市,很多年轻人独自居住、忙于工作、疏于社交,典型意义的独居青年 。平日里,周遭的人和事看上去缤纷多彩,可这热闹似乎与自己无关 。
他们中,有技术担当、产品担当,运营担当……他们的工作环境、涉猎内容,都踩在时代的潮头上,但却不安:月薪低的为前途担心,月薪高的不知还能挣多久,加上行业快速迭代、新旧交替、35岁以上的中年人传说,很容易就会思考“身在何处、去向何方” 。
他们是当代年轻人的典型组成,他们的生活是一部当代青年的浮世绘 。愈是熙攘的街,寂寞愈甚嚣尘上,更深层次的社交需求在缓缓浮现 。
“人,没有社交就无法生存,而社交方式基本上由所在文明社会决定的 。现在,中国正处于由农村社会向全球化社会飞跃转变过程中 。” 日本著名国际政治学家、防卫大学校长在《社交的人》写的推荐语中说到 。
想了解一个社会最新的社交方式变迁趋势,探探这样社交软件的崛起,不可忽视,因为在其中,我们能够看到当代青年群体内心的微妙变化,以及他们对真实社交的渴求 。
超3.6亿年轻人的情感“匿名区”
“舆论习惯用怜悯的眼光来看待这届青年,仿佛我们总会在背井离乡的单调生活和工作中患上抑郁症,过上看不见希望的生活 。”两年前,邵君从上海的陆家嘴跨界来到北京的后厂村 。
亿次匹配后的当代社交真相 探探解除匹配还可能找到吗


在西二旗生活了一年后,邵君已经适应了这里的节奏,并且开启了线上、线下双线程生活,这要从他手机里装的社交软件探探说起 。
邵君有轻微社恐,和其他很多年轻人一样,在线上活蹦乱跳、线下见面基本哑火,在网络上对他人倾诉心声成为常态 。夜晚加完班,大约0点以后,邵君坐上出租车,和一同拼车的小伙点头示意,之后随手打开探探,默无声息 。
邵君选择下载探探,因为它是一款远离熟人社交圈的交友软件,操作简单且气氛友好,可以自由选择对自己显示的用户的年龄、距离、性别等信息,符合年轻人挑选社交产品的逻辑 。
都说熬夜的人是小偷,偷走了时间和自由 。邵君用探探有一段时间了,晚上下班会习惯性的打开 。因为这款软件是基于地理位置匹配,所以彼此推荐的都是附近的人,有聊得来的,当然也有后来解除匹配的 。
探探上遇到的同龄人都互不相识,但彼此有着相似的生活圈子,他们发自拍、晒萌宠、吐槽不顺心的事儿、制定健身计划、也发深夜鸡汤…
“同事推荐我玩这款软件,他女朋友是在上面找的,后来结婚了 。”邵君玩探探,大概也没有想清楚目的,看到合眼缘的会“右滑”,也和在上面遇到的同小区姑娘去公园跑步,结伴吃个宵夜,聊聊天 。
“之所以会对这种线上社交方式着迷,大概是因为无压力,现实中要碍于面子让彼此看上不去不那么拘谨,但在社交软件上却不必 。彼此而言都是白纸,可以重新给自己贴上标签,呈现自己喜欢的样子,比如那双从来不穿的大红AJ,终于被我穿出门了 。” 邵君这个略显内敛的上海人,把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过出了滋味,喜欢上了备受“诟病”的西二旗 。
在西二旗之外,有着万千相似经历的年轻人,在探探上寻找知交 。他们中的很多人和邵君一样,远离家乡、独自生活工作,渴望在这个城市得到归属感,有职业期待、有师长指导,有属于自己的爱情,有让自己无压力的社交圈 。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独居青年和单身人士划上约等号,他们的社交需求和价值观念成为当今社会的群体表象之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