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偏见从何而来 偏见的意思是

澎湃问吧
鄙视链、地图炮、舒适圈、网络暴力……偏见往往与种族、经济、性别交织 , 形成形形色色的歧视 。为何总是不经意地以瘦为美、以胖为耻?常说男性越老越是黄金单身汉 , 而女性则是明日黄花;北方人豪爽且大男子主义、南方人则狡诈小气精于算计?白人对黑人的种族主义为何始终是欧美社会拔不掉的一根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在《偏见的本质》一书中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偏见”这一由来已久问题的方方面面 。本期问吧邀请《偏见的本质》译者凌晨一起聊聊偏见的诞生与消解 , 他本人是计算机工程博士 , 忠实的社会心理学爱好者 。

人们的偏见从何而来 偏见的意思是


“偏见”从何而来
亚热带季风:当今社会 , “偏见”与“歧视”常常被滥用 , 什么才是偏见?
凌晨:偏见是一种基于错误且僵化的泛化观点而产生的反感 。在没有足够依据的情况下就把人往坏处想 。中国的成语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 比如“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穿凿附会”等都指出了我们常常将自己选择性的记忆 , 与传闻相混合 , 并对此进行了过度泛化 。如此的过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 也许是最常见的思考谬误 , 然而 , 这样的归纳却是不可避免的 , 因为人类过度泛化的倾向本具有进化意义 。
我们所面对的信息如潮水般扑面而来 , 为了尽快适应生活的更迭 , 我们必须快速地为面前的新事物定性 , 孰善孰恶 。由于我们无法对世间万物都有详尽的了解 , 并据此做出判断 。于是 , 我们不得不依赖于这样粗略却广泛的预判(prejudgment) 。奥尔波特(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偏见的本质》作者)指出 , 但凡一个人能够在足以推翻预先判断的依据面前 , 纠正自己原先错误的判断 , 就并非偏见的持有者 。而那些在新知识的冲击下 , 依旧冥顽不化、固执己见的人所持有的预判 , 才会被称为是偏见 。由此 , 预判与偏见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够不带抵触地讨论、并纠正原先观点 。奥尔波特借此进一步将偏见归纳为如下的定义:它能够被感觉到 , 也能够被表达出来;它可以是针对整个群体的 , 也可以是针对单独个体的;个体往往会因为作为群体一员而遭致偏见 。
人们的偏见从何而来 偏见的意思是


春天的熊熊:为何会有偏见?对某群体偏见是否能提高决策速度?
凌晨:偏见是在事实依据不足的情况下所作出的预判 。奥尔波特指出 , 与事实依据相印证的分类标签往往会得到选择性的认可 , 而与分类标签相悖的事实依据则会遭遇大部分人的抵触 。在面对互为矛盾的事实与分类时 , 坚持预判的心理机制即允许特例的出现 。奥尔波特在书中给出的例子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种表达:“的确有些黑人也是好人 , 但是......”或是“我有一些好朋友是犹太人 , 但是......”这种转折的句式所表达的前半部分语义似乎是一种消除敌意的机制 , 但是在通过剔除一些正面个例后 , 针对此类别之下其他事例的态度依旧是负面的 。
简而言之 , 相悖的事实依据无法改变错误的泛化 , 人们虽然认可这一事实 , 但却在分类过程中将其排除在外 , 这也被称为“二次防御” 。奥尔波特提及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当一名对黑人持有强烈偏见的人 , 在面对有利于黑人的事实依据时 , 他往往会将婚姻问题作为挡箭牌与诡辩的理由 。例如“你希望你的妹妹和黑人结婚吗?”一旦对方回答:“不”或在回答过程中产生犹豫 , 偏见的持有者就会说“看到了吧 , 黑人和我们生来不同 , 有些事对黑人来说就是不可能的 , ”或者“我就说吧 , 黑人本性难移 , 令人厌恶 。”可以说 , 错误的分类并非造成偏见的绝对因素 , 但是 , 人们总是自以为有充分的理由维持自身的预判 , 继而导致了偏见 。更重要的是 , 我们的预判往往受到社会环境、社交网络的影响与支持 , 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 , 我们都不会对此加以考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