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问我“我们彼此很相爱,为什么还是会分手?”
我要跟你说那是“不够爱”,那绝对是敷衍,今天好好跟你聊聊,到底为什么我们总有这种相爱却不得不分开的感觉 。这只能说明这种“爱”的深度不够,这种爱只局限于感觉和感受,而远远没有达到意志力的层面 。所以,这样的爱是很容易被一些因素干扰,也极为不稳定 。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爱只是一种感觉,俩人情投意合,就可以在一起 。更多的是生理上、情绪上的契合 。
而更为成熟的爱,并不是任其发生的偶合性,而是深思熟虑的适配性 。前者决定了俩人能不能在一起,而后者决定了俩人能不能有未来 。
第二种可能性,是由于现实因素的不适配,反而让俩人产生了“强烈的爱的感觉”,这往往是一种“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即当外界反对越强烈时,俩人关系的内部结构更稳定和坚固 。这种“爱”更多的可能是一种“应激反应”,即在特殊的场景下,俩人都处于一个高强度的紧张感,这时候情绪和反应力都会被放大 。
这种“应激反应”让原本不适合,也没有这么相爱的人,错误地产生了“至死不渝”的感觉 。这就导致了,为什么很多人在择偶时与父母反抗,决裂,然后私奔,但在日后的相处中,没有了阻碍,却反而不爱了 。
还有一个可能性是最惨的,就是当一方想要分手的时候,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善良人设”不愿说自己真实的分手原因,而是把原因归结于外部 。告诉对方,我很爱你,我不得已才分手,以此给对方一种“相爱的人却要分手”的错觉,很可能是因为俩人中的一人,已经不爱了 。
当然,假设俩人对彼此的爱的判断力都是精准的,俩人确实合适,且愿意为爱努力付出,为什么最后还是分开了?
0无法理解对方的需求
“相爱、相知、相守”
很多人能相爱,但因为不够相知,所以没有办法相守 。
相爱而分手的例子里,往往有一方是较为清醒的能了解彼此的需求,甚至预判俩人的关系状态 。而另一方往往是在过程中感受到了矛盾和无力感,但却不知道俩人的问题到底出在哪?
因为你只理解了对方表现出来的一面,而没有了解更深层次的核心需求 。你把爱理解的过于宽泛或者模式化,又或者你总是拿自己的想法去论证别人的需求 。最后,对方虽然还是很爱你,却因为得不到理解和认同而感到失望 。
为什么会这样呢,当然,这不只是其中一方的问题 。因为许多需求存在不合理性,所以即使是伴侣,也难以说出口 。又或者对方曾经提过,却被你当做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忽视了 。
如何理解对方?
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没说什么 。
1)不对他进行思维定势,每一种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不同的,在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动机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
比如,当另一半表现得比较不耐烦时,你本能地会觉得,这一定是因为他厌烦我了,不爱我了 。
但事实是可能他当时身体不舒服,激素骤变而导致的情绪反常,跟你没什么关系 。你理解他,就会默默给他递一杯热水,给他一些空间调整,而不是用自己的情绪去刺激他,让他关注到你受委屈了 。
2)通过对方的神态、肢体、表达、行为的整体性来理解对方的需求,不自欺欺人 。在感情中,我们常常会感觉到,对方的言行不一致,很多矛盾的起源于对方的矛盾行为 。
推荐阅读
- 这才是真正爱你的人 真正爱你的人经典语录
- 唐朝的益州是什么地方
- 唐朝以生产白瓷著称的是哪里
- 唐朝的秦王指的是谁
- 帮你熬过漫长的蛰伏期 蛰伏是什么意思
- 唐朝那年建立
- 这个恋爱是秘密,女生和帅气男友恋爱后
- 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子,什么才是真正的爱情
-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是什么
- 总是胡思乱想是高内耗行为 整天胡思乱想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