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这样触摸新科技


孩子们,这样触摸新科技



一群小鸟从起点出发 , 遇见了第一个关卡——两根管道中间的空隙 , 有的小鸟从空隙间钻了过去 , 另外几只则一头撞上管道 , 淘汰出局 , 连续几关过后 , 剩下的小鸟越来越聪明 , 总能穿过空隙 。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成果发布会现场 , 许多参会者饶有兴味地扫描二维码 , 玩起这个看起来像手机游戏的小程序 。
这是八年级《人工智能》学生用书里的一个程序设计 , “聪明的笨鸟” 。 孩子们需要明白笨鸟变聪明的原因 , 然后借助人工智能的方法 , 通过编程 , 让小鸟规避障碍 , 顺利过关 。
这套涵盖了三到八年级的《人工智能》学生用书 , 是由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牵头 , 联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发起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研发的成果之一 。 发布会上 , 中小学人工智能装备、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装备配备方案、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指南等3项成果同时发布 。
这些年 , 技术的发展、政府的重视 , 让人工智能迅速成为社会热点 。 2017年 , 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 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 , 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 逐步推广编程教育” 。 2018年 , 教育部进一步明确 , 要“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 , 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 。 去年9月 , “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项目”应运而生 , 在走访调研部分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之后 , 项目组聚集起包括院士、人工智能专家、教育专家、一线教师、技术人员等在内的力量 , 开始了人工智能教育项目的顶层设计和具体研发 。
“人工智能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出书 , 而在于培养什么样的能力 , 我们想让孩子看得懂、感兴趣、不落伍 , 入门普及之后 , 将来还有可能投身相关领域的研究 。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表示 。
人工智能4个字说起来简单 , 但如何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原理 , 并且有兴趣探究?“要将人工智能原理这个黑匣子打开到什么程度 , 怎样呈现知识 , 我们琢磨了很久 。 ”项目工作组组长、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处长刘俊波说 , 最终 , 项目组决定将学与用相结合 , 形成通识、技术体验、编程和智能机器人4个模块 , 并根据目前中小学的教室面积、学生人数等实际情况 , 提供装备配备方案 。
听起来高大上的人工智能 , 在这里成为孩子们触手可及的体验:自己动手搭建一个“快递小哥”机器人 , 自主识别货物并且能把货物运到指定地点 , 自动卸货;设计控制电灯、窗帘等的“智能家居小管家”程序……“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科技原理 , 应用到生活中 , 人工智能就不再遥远 , 而是可观、可感、可触了 。 ”刘俊波介绍 。
目前 , 不少地方都已经开始探索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 但各地基础和条件各不相同 , 也面临缺少智能装备支撑、缺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研部门共同参与的顶层设计等难点和问题 , 通过这次“政产学研用”的合力尝试 , 有望能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朝着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
【孩子们,这样触摸新科技】据悉 , 今年秋季的新学期 , 这些新成果将陆续走进北京、武汉、广州、西安、深圳的中小学课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