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之死的七大疑团 卫鞅之死!

卫鞅之死!(商鞅之死的七大疑团)

商鞅之死的七大疑团 卫鞅之死!



商鞅的死亡在历史上存在一些疑点 。这些疑点包括:第一,秦孝公到底是否有传位给商鞅的想法;第二,商鞅到底是逃亡被捕后被诛杀,还是逃亡未成,跑回封地发兵造反失败后被诛杀;第三,秦惠王为什么要迫害商鞅;第四,商鞅当时有没有实力起兵造反;第五,商鞅造反的进军的路线和失败后的退却路线存在什么问题;第六,商鞅死亡的地点历史上记载了三个地方,到底哪个是真实的死亡地点;第七,商鞅到底是活着被车裂,还是死后尸体被车裂 。对于以上七个问题,我爬梳了一下史料,尽量从客观的角度去展现和剖析商鞅当时的死亡细节 。

秦孝公想传位商鞅的说法并不见于《史记》,而是出自《战国策秦策一卫鞅亡魏入秦》 。《战国策》的原文如下:“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
《战国策》是由西汉刘向编订的一本国别体史书 。刘向编订《战国策》的时间虽然比司马迁撰写《史记》晚了几十年,但不能说《战国策》中的史料比《史记》中的史料晚 。因为刘向只是编订《战国策》,而不是撰写《战国策》,《战国策》编订前的原始文章早就已经存在 。班固就认为司马迁撰写《史记》时就参考过《战国策》的原始文章,班固的这个说法出自裴骃的《史记集解》,原文为:“班固有言曰 。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 。”杨宽也在《战国史第一章绪论战国史料的整理和考订》一节中说到:“司马迁所作《史记》,所凭战国主要史料,除《秦记》以外,惟有纵横家书,就是司马迁所说:‘战国之权变亦颇有可采者 。’因而纵横家书的各种选本仍多流传,不为‘秦火’所烧尽,汉初皇家书库和民间都有收藏 。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就是依据当时皇家书库所藏纵横家书的六种选本:《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战国策》所记载的史料内容比《史记》早,也是司马迁撰写《史记》的重要史料来源之一 。但是有意思的是,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并没有采信《战国策》中秦孝公想传位商鞅的这条史料,或许是因为这条史料是孤证 。
司马迁没有采信此条孤证史料,但也不能说明此条史料为假 。何谓孤证,那就是既不能充分证明其有,也不能充分证明其无 。二十多年后燕王哙可以把君位禅让给权臣子之,二十多年前的秦孝公也存在禅让君位给商鞅的可能 。另外要专门提及的就是阴谋论:他们认为这条史料属实,也认为禅让这个事情是秦孝公有意试探商鞅,如果商鞅答应接受禅让,则必定被诛 。对于阴谋论,建议一笑而过 。一方面是因为一个还掌握着实权的君主真想除去一个权臣为后人铺路,不需要用这样笨拙而委婉的手段 。另一方面就是在无法确认史料本身真假的前提下,一切猜测都没有历史基础,也没有历史价值 。

商鞅被诛杀的过程史书上有三种记载,《史记》记载了两种,《战国策》记载了一种 。第一种出自《史记秦本纪》,原文记载:“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 。”《史记魏世家》有与之相对应的记载:“三十三年,秦孝公卒,商君亡秦归魏,魏怒,不入 。”结合这两条史料,可以知道秦孝公死后,商鞅在秦国没有了靠山 。因为怕秦国公室成员的打击报复,所以向魏国逃亡,但是魏国拒绝商鞅进入魏国 。最后商鞅被秦国抓捕归案,秦国高层认为商鞅逃亡魏国的行为属于反叛,所以对商鞅进行了车裂之刑 。在这两条史料中要特别注意的是司马迁在此处并未交代商鞅有起兵造反的行径,而是把车裂商鞅的原因归结于秦国高层认为商鞅逃亡魏国的行径属于反叛 。不过这里有一个疑问:商鞅是如何通过函谷关等关卡前往的魏国 。还有一个疑问,商鞅要逃亡也不应该逃亡到有过生死仇恨的魏国呀 。想办法南下通过武关,逃到楚国也比逃到魏国强 。这个道理,商鞅应该不会想不明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