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与食孰重译文,礼与食孰重孰是什么代词?

礼与食孰重译文

礼与食孰重译文,礼与食孰重孰是什么代词?


译文:
有个任国人问屋庐子:“礼和食哪个重要?”屋庐子说:“礼 。”“色和礼哪个重要?”“礼 。”那人说:“如果按照礼节来吃饭,则会饥饿而死;不按照礼节来吃饭,则能够吃到食物 。那必定要按照礼节来吃饭吗?如果按照礼节去娶亲,则娶不到妻子;不按照礼节娶亲,则能娶到妻子,那还必定要按照礼节去娶亲吗?”屋庐子回答不上来 。第二天到邹国去,把此事告诉了孟子 。
孟子说:“回答这样的问题,有何困难?不考虑事物的根本,只比较事物的极端之处,那仅一寸高的木头能比高楼还高 。金子比羽毛重,岂是指一个衣带
礼与食孰重孰是什么代词?理与食孰重的孰字是疑问代词 。
礼之初始诸饮食什么意思?人生在世,需要守礼法,讲规矩,也就是要按照社会的行为规范去做事,约束自己的言行 。在《札记·礼运》中就提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意思是说:“当前的礼仪制度、人文风俗,最开始是从人们日常饮食活动中的道理演变而来的 。”


当餐饮活动变成一种公开化、社会化的行为时,吃饭中需要讲究的一些习惯和规矩,便逐渐开始形成 。尤其在一些祭祀活动中,吃饭的礼节更加被人重视,同时,也更加需要严肃对待 。正是这些餐食的礼仪规矩,使得君臣之间,老幼之间,在饮食、宴会中,显得更加彬彬有礼,井井有条 。


在我国古代,最严谨的“食礼”,一般都出现在御筵之上 。


皇帝请吃饭,需要遵守的规矩自然很多 。在古代的宫廷宴会中,对于座次的安排、席间礼仪规矩的要求,都是非常严格认真的,甚至,是严肃苛刻 。此外,有的朝代还出现过皇帝专门下令整顿礼数和风气的事情 。可见,那时候的言谈举止有多么的讲究,是不可以随便行事的 。


在汉朝初期,进行过一次礼仪制度的改革,主要围绕的就是宴会礼仪所展开的整顿 。刘邦登基之后,为了庆功,大宴群臣,很多人喝起酒来,大呼小叫,甚至,因为喝酒寻衅滋事,舞刀弄棒,这让他觉得自己这个皇上当得不够踏实 。于是,便想对各种礼法进行重新的制定和规范,以彰显皇权的威严 。


叔孙通是这次礼法变革的主要执行者,作为儒者的他,之前是秦朝的博士,后来归顺刘邦,在汉朝依旧是博士 。由他所制定的一套诸侯王孙,各路大臣拜见皇帝的礼法和规矩,让君王和臣子之间形成了一条无形,却又非常严格的界限 。由此,产生的君臣观念,一直影响着华夏两千多年的历史 。


叔孙通具体的礼法变革内容,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皇帝要坐在北方,而且,要位于高位,表示其高高在上的地位,彰显权威;


文臣和丞相们,需要列队站在大殿的东侧;


各路诸侯、亲王们,则需要排列在大殿的西侧 。


双方对面而站,使得文武百官们都规规矩矩的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丝毫不敢怠慢 。


此外,在喝酒方面也有很多讲究 。


喝酒有喝酒的规矩,在皇帝旁边陪同皇帝一起饮酒的人,更需要在座位前规矩坐好,要做到抬头挺胸,身体端正,并按照尊卑身份来安排座次 。


而且,在宴席的旁边,还专门有一个纠察使进行观察,发现有言行不合礼仪的人,马上将其撵出宴会大厅 。


这样的规则一出,在朝廷的宴会中,再也没有人敢大声喧哗,做出无理的言行了 。这样的局面,让刘邦非常满意,且高兴的说:“我到了现在才体会到当皇帝的高贵之处 。”于是,他当即将叔孙通升为了太常,并以五百斤的黄金作为犒赏 。果然是一国之君,出手真是阔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