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 二人转(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东北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 。是一种有着三百多年历史,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 。
二人转一名始见于19344月27日年的《泰东日报》 。
《泰东日报》第七版 “……本城(阿城)三道街某茶馆,迩来未识由某乡邀来演二人转者,一起数人,即乡间蹦蹦,美其名曰‘莲花落’,每日装扮各种角色,表演唱曲……” 。
1953年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前,才统称为二人转,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 。
它植根于中国东北民间文化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省东北部等地区 。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 。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艺人师承关系可上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
清后期和民国初年出现“闯关东”大潮,大批山东、河北人进入东北,“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的二人转就是“闯关东”的人从关内外带至关外的 。
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 。
有记载,清道光二年(1822)年,吉林省怀德县八家子老爷庙(普济寺)的庙会上就曾演出过蹦蹦戏 。早期的二人转没有女演员,女子角色全部由男扮女装 。
随着流行地域的不同,二人转在发展中曾经形成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个流派 。其中:
东路以吉林市为中心,表演擅舞彩棒,有武打成分;故此历史上曾有二人转南靠浪(舞),北靠唱,西讲板头,东耍棒的民谚 。后来各路表演取长补短,互相融合,表演的侧重不再像以前那样明确 。
西路以辽宁的黑山县为中心,讲究板头和演唱;
南路以辽宁营口为中心,表演歌舞并重;
北路以黑龙江的北大荒为中心,追求唱腔的优美动人 。
关于二人转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 。
王铁夫 、靳蕾 、陈钧、孙红侠认为,二人转起源于莲花落;
【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东北 二人转】任光伟、冯娴(王凤贤)、王木箫 、杨朴认为,二人转起源于东北大秧歌;
李映、赵凤山、徐杰认为二人转起源于萨满祭祀歌舞;
宁业高更是语出惊人:“安徽是二人转的故乡,二人转根在安徽凤阳,其艺术母本就是名闻天下的艺术奇葩——凤阳花鼓 。”
杨朴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二人转进行了原型阐释,认为“二人转的文化之根在5000 多年前的东北女神文明文化模式之中”,“二人转起源于红山文化圣婚仪式的‘二神转’;圣婚仪式的‘二神转’是由萨满装扮表演的原始戏剧;萨满主持的‘二神转’经由东北民族民间舞蹈逐步转换为东北大秧歌;东北大秧歌的‘一副架’转换成二人转 。”推荐阅读
- 数学的起源100字 数学的发展历史
- 从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数据看未来发展趋势
- 东北冻梨的做法 冻梨怎么做好吃
- 女孩子说要我养她 为啥都说东北女的养不住
- 脏脏辫教程
- 自动驾驶研发应用 展现新的发展前景
- 发展人工智能芯片 中国不能“偏科”
- 东北大拉皮的做法步骤
- 拼多多发展历程
- 发展对象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