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岁的人看《芳华》那是一场父辈青春的记忆泡沫

芳华上映的那年 , 本来期待着国庆可以看到这部电影 , 我对电影充满了期待 , 很多原因 , 最重要的原因是 , 我想了解上一辈人的青春岁月 。
他们现在年龄大了 , 但是他们也曾青春过 。
我没有经历父辈的青春年华 , 我只能通过父亲和别人的口述以及一些书上和网上的资料去了解那个年代发生的一些事情 , 我很好奇 。
我自己的青春 , 我大概知道是什么样子 , 就像一些已经拍出来的片子一样描述的那样 , 多少有些记忆 , 那些懵懂 , 那些改革开放之后长大起来的点滴画面 , 多少能记得出来 。
可我对父辈的青春却了解甚少 , 是模糊的 , 看电影《芳华》前期的一些介绍 , 我想我喜欢这样的电影 。

三十多岁的人看《芳华》那是一场父辈青春的记忆泡沫


?电影后来推迟上映 , 我等不及 , 先去看了书 , 阅读的过程有些压抑和难过 , 尽管作者已经用很克制的笔法去或者记录、或者创造那段带着明显时代烙印的 , 激情燃烧的岁月 。
终于等到电影上映 , 上个周末 , 我迫不及待去看了 。沉思许久 , 还是觉得应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 。
电影开始 , 大红的背景下 , 并不炫技的片头字幕显得年代感十足 , 带着我进入上一代人的一段记忆 。长达130多分钟的电影 , 我全程全神贯注 , 跟着画面和音乐以及对白去感受着那一段芳华岁月 。
影片以剧中人物萧惠子的口吻讲述 。
随着一个长镜头 , 主人公刘峰带着从北京领回的新兵何小萍进入到文工团 , 有着庄严守卫的大院、巨幅画像、热闹的排练室、极具时代感的歌曲、激昂的音乐、朴素但是曼妙的青春身姿 , 一种浓浓的时代感扑面而来 。
“老好人”刘峰 , 逃离继父家庭对部队充满期待的何小萍 , 文艺女生萧穗子 , 女独唱林丁丁 , 高干子弟郝淑雯 , 刺头儿朱克贩贩贩一个个剧中人物陆续登场 。
三十多岁的人看《芳华》那是一场父辈青春的记忆泡沫


?这是一个大背景下的一个文工团里几个年轻人的一些小故事的串联 , 小人物的命运在大时代的变迁下也发生着变化 。
看似合情合理的剧情发展 , 折射出那个年代个人命运的坎坷与无奈 。
从文工团时代的单纯却并不美好的青春时光 , 到战场上的让人窒息的炮火连天 , 再到最后的各自在命运的长河里漂泊发展 , 没有谁过得容易 。
时不我待 , 芳华已逝 , 无论是荧幕角色还是观影者 , 都感受到了时光的流逝 , 命运的捉弄 。
看完之后 , 久久不愿离开座位 , 这部电影 , 讲了什么啊?和我们80后有关吗?
三十多岁的人看《芳华》那是一场父辈青春的记忆泡沫


当然是有关的 , 80后刚好是越战结束之后出生的一批人 , 很多人的父辈对哪一个特殊年代的许多事情记忆犹新 , 我们从父辈的口中或多或少知晓过那个年代发生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 。
我的父亲就是越战后退伍的军人 。其实我父亲的人生轨迹与男主人公刘峰有点相似 。我父亲十几岁的时候 , 也曾经活跃在舞台上 , 在十里八乡各大戏台演出 , 算是乡村文工团的人吧 , 当时是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演出机会 , 进入更好的演出团队的 , 因为毛主席去世了 , 他们演出团队接到上级通知 , 停止一切娱乐活动 。
我父亲从此就没唱没跳了 , 没两年就去参了军 , 跟部队去过韶关、汕头及广西 , 部队都拉到前线了 , 恰逢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 , 父亲命大 , 大队伍上了前线 , 父亲那时候在后勤部队 , 没有投入到一线战争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