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错这三件事,家长再努力也没用!


做错这三件事,家长再努力也没用!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说话也是要讲究艺术的”,那么家长和孩子说话,如何才能增强家人之间爱的交流呢?
凡是交流,都有讲究,在日常交友中,我们都喜欢与“会聊天”的人交朋友;孩子亦然,喜欢与“会聊天”的爸爸妈妈相处 。
父母与孩子交流亮红灯的三种表现
孩子学会讲话之初,总是爸爸妈妈说得更多,让孩子咿呀模仿、学习,那个时候,孩子非常喜欢与爸爸妈妈进行语言互动,他喜欢盯着爸爸妈妈的嘴巴,孩子的眼神是满满的崇拜与羡慕 。 但是,有些孩子在逐渐长大之后,却不喜欢与父母聊天了 。
当父母讲话的时候,孩子总是低着头一味沉默,不交流、不反驳,严重缺乏互动,或者总是转移话题,逃避与父母聊天 。
当父母讲话的时候,孩子虽然沉默,但是表情与神态都显示出内心的不屑,只是他不反驳,任由你讲 。
当父母讲话的时候,孩子总是不耐烦,总是表示不想听,表示爸爸妈妈说的话没有用 。
能让孩子产生明显的排斥情绪的,往往有两种类型父母:武断的与爱讲道理的 。
武断的父母对事情总是缺乏全面的分析,并且严重忽略孩子的感受,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做出判断,久而久之孩子内心的信赖会严重流失,导致最后排斥与父母交流 。
而爱讲道理的父母,讲的道理大多不错,但往往都是好心被当做驴肝肺,因为生活中我们听到的许多道理,其实都是“有道理的废话”,例如“懂得分享才能更快乐”、“努力的人运气都不会差”等等,这些对孩子而言毫无用处的道理,只会让父母显得唠唠叨叨、喋喋不休 。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这样讲道理
正如李嘉诚所说: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 这句话也适合放在教育上:如果没有确切把握好孩子的心理动机,再好的建议和道理也是毫无价值 。
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聪明的父母知道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 。
1、有些道理根本不需要讲
有一种错,叫明知故犯,特别是孩子 。 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种错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而父母不希望遇到不可挽回的代价,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教、提醒 。 只是孩子,依然不知道这种错为什么不能犯 。
类似这样的情况,父母不应该止步于“讲道理”,而是要让孩子体验代价 。
例如:有些孩子总是喜欢玩热水壶,喜欢模仿大人泡茶 。 往往家里人手把手的指导并不能让孩子知道沸水的危险,如果屡教不改,父母可以掀开热水壶的盖子,让孩子伸手过去体验一下烫手的感觉;如果孩子总是要抢着拿开水壶泡茶,父母可以让孩子伸手摸水壶发烫的部位,让他知道什么是开水 。 烫手所带来真实的痛,更胜父母的日夜防范与唠叨 。
类似这样的道理,家长足可以少说多做,顺着孩子的好奇、倾听孩子的意见,在可控范围内先让孩子体验代价、吸取教训,这时候再讲道理才能让孩子长记性 。
2、道理要在适合的时候讲
相处最怕不能交流,有些感情是说着说着道理就没了的,有些亲密是攒着攒着厌倦就完了的 。
【做错这三件事,家长再努力也没用!】所以,当孩子有小情绪的时候,分析对错不如分享悲喜,分析道理不如照顾情绪 。
情绪和道理,犹如一对天生的冤家 。 当人们带着小情绪的时候,讲道理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还会被嫌烦 。 因为,有时候我们不是不讲理,只是不想在某个时刻讲理,总是去做绝对正确的事情会让人很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