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培育的第一种无菌动物是

人类培育的第一种无菌动物是【人类培育的第一种无菌动物是】

人类培育的第一种无菌动物是


豚鼠 。
无菌动物的产生和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许多学者曾对肖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无菌状态进行过反复的研究 。无菌动物的研究,起源于19世纪后期,1885-1886年间,确立了在动物体内没有微生物也能生存的概念 。1885年,Dudeaux曾将豌豆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栽培,证明无菌植物不能利用供给的养分 。同年Pasteur认为,动物在没有肠道细菌参与条件下不能生存 。1886年Neucki提出相反的看法,认为细菌对于动物的生存不是必需的 。因此展开了一场争论 。约10年后,1895年Kijanizin在无菌代谢试验笼内饲养兔,给予无菌空气、饲料和水,兔的体重逐渐下降,并因负氮平衡而死亡 。同年Nuttall和Thierfelder经剖腹产获得豚鼠,饲养于玻璃罩内,每小时人工哺以灭菌牛奶和纯动物性饲料一次,共计8天,动物外观健康,将此动物于第8天处死,其肠内容物没有检出细菌 。1914年Cohendy也曾饲养过无菌豚鼠,但是没有获得成功 。14年后Glimstedt继续开展无菌豚鼠的研究,于1932年,终于把无菌豚鼠养活两个月,取得了初步进展,至1959年Teah在Notre Dame大学已能使无菌豚鼠繁殖 。
清洁级动物、SPF级动物和无菌级动物有什么区别?肠道内主要有什么菌?清洁级(CL):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研究 干扰大的病原 。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治病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无菌动物(GF):无可检出的一切生命体 。实验动物尽量选择研究对象的功能、代谢、结构及疾病性质与人类相似的动物 。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探索人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预防及治疗方法,一般来说,动物所处的进化阶段愈高,其功能、结构、反应也愈接近人类,如猩猩、猕猴、狒狒等非人灵长类动物是最类似于人类的 。他们是胚胎学、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免疫学、牙科学和放射医学研究的理想动物;我国南方和印度生产的猕猴有很多特性与人相似,可用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病的研究 。例如脊髓灰质炎、麻疹、疱疹病毒感染、弓形虫病、阿米巴脑膜炎、南美锥虫病、间日疟和恶性疟,以及自发性类风湿因子,奴卡氏菌病、病毒性肝炎等,对痢疾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也较敏感 。猕猴的生殖生理非常近似于人,月经周期也是28天,可用于生殖生理、计划生育及避孕药研究 。但实际中,非人灵长类动物属稀有动物,来源很少,又需特殊饲养,选择有很大困难 。另一方面,也并非只有非人灵长类动物与人具有相似性 。许多哺乳类实验动物在某些功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方面也与人类近似 。可从如下几方面将不同实验动物与人进行比较,以便充分利用其相似之处为科研服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