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率地说,我的所有公开课,“初读”这一环节都不如平时扎实 。公开课上的我,不完全等于平时的我 。真正的我,在平时的课堂上 。
(三)
品味,赏析 。
“旧书不厌百回读” 。书是读出来的 。凡是文质兼美的课文,我会细细地去读 。老师读出味儿来,才能教出味儿来 。学生读出味儿来,才能获得读书的乐趣,才能逐渐喜欢读书、会读书 。
初读《圆明园的毁灭》,几乎没有什么感觉,甚至觉得课文写得不好;再读,有味道了;连读四五遍,读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原因了!首先看它的布局:当中三座大园,周围有许多小园,作者用了一个“众星拱月”作了形象的概括 。这是从高处看圆明园,是“鸟瞰” 。再看它的建筑:走进圆明园,那里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热闹的“买卖街”,也有僻静的“山乡村野”;有根据各地名胜“仿造”的建筑,也有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想象出来的建筑;既有“民族建筑”,也有“西洋景观”……有大有小,大小相间;有闹有静,闹静结合;有仿有创,交相辉映;有中有西,中西合璧,岂不美哉!整个圆明园,从布局到建筑,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变!艺术求新,艺术求变!没有变化就没有艺术!我引领学生徜徉其间,越品越美,品出了“三味”,也品出了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技巧 。
执教《秋天的怀念》,我则引导学生品味描写母亲言行的关键词语,从中感受母爱 。儿子摔东西、砸玻璃,母亲为什么不制止,反而“躲”出去?儿子望着窗外树叶刷刷啦啦地飘落,为什么要把窗户“挡”住?儿子说话态度生硬,母亲为什么却“笑”了……这些词语是非抓不可的!“躲”告诉我们母爱是理解!因为母亲知道,儿子需要宣泄 。没有理解,就没有真正的爱,理解是爱的别名 。“挡”字的背后告诉我们的是什么?是母亲的善于体察啊!“自古逢秋悲寂寥”,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看着秋天的树叶刷刷地飘着,能不想到自己吗?能不对生活失去信心吗?能不产生轻生的念头吗(史铁生几次想到过自杀)?母爱是什么?是细心的体察 。是真情的呵护 。儿子说话的态度十分不好,母亲不但不计较,反而笑了 。一个“笑”字告诉我们的又是什么?母爱是宽容 。只有母亲才会有这样的襟怀啊!
有的句子也要品 。《秋天的怀念》最后一段描写菊花的句子,实际上是写了转变后的史铁生对人生的一种新的认识 。
有的段落也要品 。《荷花》一课是叶圣陶先生为小学生写的一篇美文 。第二、三、四段有什么不同?第二段是具体地写,第三段是概括地写,第四段则是写的想象 。只写第二段,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写第三段,人们对荷花就缺少了具体的感知;不写第四段,就少了一种情趣,一种意境 。
有的课文还要品篇、品修辞、品写法,等等 。不品,就少了一种厚度,失去了语文的味道和魅力,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很难得到落实 。但品味的东西不要多,多了消化不了 。有的课文也不需要品,朗读好了就行了 。朗读好了,味儿也就出来了 。
(四)
要把“写”挤进去 。
周一贯先生多年前就指出:在语文课上,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 。写,除了片断仿写、造句、笔答某一个问题外,还包括写字、抄写词语和课文 。
推荐阅读
- 世界第一梯是哪个景点
- 他是第一次登上珠峰的中国人 珠穆朗玛峰第一个登顶的人是谁
- 多亏成人视频 虚拟现实迎来第一波真正繁荣
- 江南第一山的惠山被誉为
- 入职第一天要注意什么
- 12岁小学生简单发型
- 小学数学上课技巧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 第一次约会要注意哪些事项
-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 小学入学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