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下一句,李白写云想衣裳花想容时的情景( 二 )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栏杆 。
玄宗读了这三首《清平调》后大喜,命李龟年等即时演唱 。
于是盛唐时代的一些著名音乐家李謩吹笛,花奴击羯鼓,贺怀智击方响,郑观音弹琵琶,张野狐吹觱篥,演唱起来 。
杨贵妃在旁手执花枝笑领歌意,非常高兴 。玄宗兴致一来,也拿起玉笛吹着伴奏 。
在这里有必要把“天子呼来不上船”作一说明 。多家注本都注为”因酒醉不能上船“ 。如果不看注本,不作思索,浅浅地理解为李白耍大牌不上船,进而指责杜甫写诗不符合实际 。说:”李白敢抗旨不遵?是要被砍头的“ 。那就错了 。要知道,杜甫之为诗史,决非浪得虚名 。《读杜心解》:“诗之妙,正在史笔不到处“,乃是对杜甫作为”诗史”的正确评价 。
回到“云想衣裳花想容”,如果直接从字面意思来解,就是穿着云霞般衣裳的贵妃,容貌像花一样美丽;或者也有解为看到了云就想到了她的衣裳,看到了花就想到了她的容貌,这样一解,会觉得这句诗的诗意平平 。与人们读后的感觉总有些不同 。甚至,也有人干脆就说这首诗写得很一般 。
可是,这首诗广为传诵,被写进了话本,小说中,也入选《唐诗三百首》,它到底有什么魅力呢?这其中有何奧秘呢?
我们知道,李白在写诗反映客观现实的时候,常常是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以感情逻辑去取代生活的逻辑 。他写愁,是“朝心不开,暮发尽白”,“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在这里,生活本身让位于感情的爆发;抒发感情的需要,使生活的逻辑让位于感情的逻辑 。他说早上不开心,晚上头发就全白了,他说他的白头发有三千丈长,因为他的愁好像也有这么长 。
沿着这样的思路,当李白面对杨贵妃的时候,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杨贵妃的华丽的贵妃服装和娇美的容貌,李白并没有对这些实体作具体的描述,而是写出了他看到这些时的最大的感受,他把这些感受概括为两个形象:云和花 。然后让读者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进—步地补充,完善,而引发每一个人的共鸣 。
“云”和”花“,加两个“想“字,该怎样理解呢?
贵妃的衣裳,给人的整体感觉就像是要飞升的轻云,云是高远不可及的,因而眼前的贵妃感觉就是高远不可及 。
这里的“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说她美得象朵花,而是说她很美,这种美的形象化就是花,因而用花来说她很美,你可以想象她要多美有多美 。
李白的多首诗都有这种直白浅近的特点,一方面人们喜欢、传诵,另一方面又有人说诗写得很一般 。比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这样,那是我们对李白诗探讨不够深入之故 。本文对”云想衣裳花想容”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索,以期抛砖引玉,欢迎方家指正 。
有一个相关的问题也须提出来澄清,这就是常有人说李白写这首诗就是“拍马屁”,因而,李白是个“官迷” 。
说这样话的人对李白是太不了解了 。有关李白的书籍、资料太多了,还是去看一看吧 。不作调查研究,仅凭自己之心,去度李白之腹,要搞错,要贻笑大方 。
我们简要地说几句 。
李白要“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赞美谢安“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书情赠蔡舍人雄) 。他的政治理想是要求国家强盛,社会安定,人民能够过和平幸福的生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