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应激或压力是外界刺激明显超出了个体所具有的应对资源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一系列反应 。 生理应激和心理应激方面的相关研究均表明, 如果个体长期处于一种高应激的状态会造成身心的损害 。
随着初、中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日益加大, 教师职业日益成为具有高压力的高危职业, 近年来研究发现, 在压力的作用下, 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较高, 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主要有:考试压力(升学率)、学生因素(学生的教育, 学生的管理)、自我发展需要(晋升职称职位、发表论文)、家庭人际关系(家庭和睦与否、同事关系融洽与否)工作负荷(课时多少)、职业期望(获奖、评优等)五个方面, 如果缺乏合理、正确的应对, 常可导致: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等一系列心理和健康症状和疾病 。
不同特征的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与职业压力的特点有所不同, 中学男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小学男教师, 中学男教师的职业压力明显高于小学男教师, 这可能与教育管理部门将升学率与中学教师的晋级、奖励挂钩有关, 也与中学教师所教授的对象的特点以及教育内容的复杂程度有关 。 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在性别上并无差异, 说明男女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基本相同 。 消极应对、工作负荷大、职业期望过高、自我发展需要紧迫、考试压力大可能会增加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 而积极应对则有利于减轻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 。
有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 教师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也显著相关 。 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明显, 说明教师职业压力作为外源因素严重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而教师职业压力和应对方式联合起来对其心理健康有确定的预测作用, 当教师积极应对职业压力时(即教师自身对压力源的积极认知与评价), 可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 综上, 正确的应对方式是缓解应激, 保障心理健康的关键 。 在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应从减少职业压力与让中小学教师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评价的内外环境两方面来减缓各种职业压力带来的不利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