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设计在轨飞行多少年,“天和核心舱”在轨运行至少10年,空间站如何才能“长寿”?

1、“天和核心舱”在轨运行至少10年,空间站如何才能“长寿”?大家都知道我们人类对太空或者说是宇宙有着 。很大向往 。人类对神秘太空和宇宙一直寄予了希望 。希望人类在某一天能够翱翔于天际之间 。在上个世纪前苏联和美国先后把宇航员送往太空接苏联 , 请所有人第1个在太空翱翔宇航员是加加林 。
而美国在看到前苏联把宇航员送上太空之后,也争先恐后把宇航员送往了月球 。而美国第1个登上月球宇航员就是阿姆斯特朗 。并且阿姆斯特朗留下了那句,我一小步就是人类一大步 。美国在登上月球之后还在月球上取得了月壤样本,而且把这些样本作为外交礼物送给了其他国家 。我国在当时收到美国作为外交礼物一刻月球月壤样本,而我不用做一份样本,我国科学家就写了好多篇论文 。
在前苏联和美国进行太空竞争时候,我们国家还不是很富裕,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太空探索重要性 。我们在那个年代也发射了自己第1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虽然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寿命非常短,但是东方红1号也开启了我国对太空探索先河 。时至今日,我们国家国力是蒸蒸日上 , 而且在面对新冠疫情时候,也交出令人满意成绩单 。我们现在有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我们也把自己的月球车玉兔送到了月球,而且嫦娥5号也已经在月球 。取得了月球土壤样本 。而且嫦娥5号还顺利把月球图让运送到了我国 。
不仅如此,我们国家还有了更为先进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在这些年不断的更新换代,而且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还添加了一些新家族成员 。是我国能够运送更多航天器到之前运送不到一些星球轨道上 。而现在我们国家又开始了空间站相关工程 。可以说这些年我们国家正在按照自己计划和步骤在稳定有序进行着自己太空计划 。
一、天和核心舱:
在某一个时间,在我国某个发射?。贸ふ飨盗幸桓鲈嗽鼗鸺?,也就是长征,成功将我国的空间站第1个模块 , 天和核心舱送入了预定轨道 。这个天河和新昌可是我国空间发射入轨的第1个舱段 。它的起飞质量就达到22.5吨 , 可以说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最复杂航天器 。而这个天和核心舱江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等待着我们后面两个实验仓问天和梦天然后再遇到了这两个是验仓以后会进行交会对接,形成T字形空间站 , 这个空间站就是天宫 。
二、在轨运行至少10年,空间站如何才能“长寿”:
而包括天和核心舱在内 , 中国空间站设计的在轨飞行的年限为10年,但是还有延寿到15年能力 。而这种能力是从刚开始设计的时候就已经开展了 。影响天和核心舱相关结构寿命长短的因素有三种 , 而这三种就是疲劳损伤,意外损伤和腐蚀 。而相关设计师为了让空间站变得更结实耐用 , 在天河核心舱结构设计之初就对相关指标进行了综合的评估,在材料选择方面也对相关的参数进行了更为优化的设计 。而且对材料到构件,再到仓段也进行了相关验证 , 以确保天河核心舱寿命更长 。
三、总结:
希望我们国家的空间站工程能够顺利实施进行 。让我们国家的航天工程能够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能让我们翱翔于天际 。我们梦想是星辰大海 。
当然最主要的就是外表要坚硬 , 因为太空有很多垃圾碎片,如果稍有不慎被撞坏 , 那维修将会很麻烦的,另外还要有应对老化,意外故障的维修能力 。
首先是不要偏离轨道 。一直在合适范围内运行 。其次,要定期检查设备的完整性 , 如果有损坏处应及时修补或者替换 。
首先要清理太空中的太空垃圾,防止这个核心舱与太空垃圾相撞,这样就能有效的延长这个空间站的使用寿命 。

中国空间站设计在轨飞行多少年,“天和核心舱”在轨运行至少10年,空间站如何才能“长寿”?


2、中国空间站设计寿命10年,可支持多少名航天员同时在轨?         2021年4月29日 , 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用长征5号B火箭成功的将中国空间站和核心舱发射到太空,为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 我国空间站在建成之后,总共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核心舱,两个是实验舱 , 分别命名为天和,梦天 , 问天,组建完之后整体呈现出T行的结构 。
         在三大舱位中,最关键的部位属于天和核心舱 , 一方面核心舱是整个空间站的中心枢纽,既能够连接实验舱,也能够接纳航天器,核心舱具有一个节点舱,节点舱的功能 , 可以让我国空间站最多接纳三艘航天器在此停泊,方便航天人员的交流以及物资的输送等,同时也可以接纳两艘飞行器在空间站长久的停靠,整个空间站完工之后,预计寿命是在10年左右,但是在以后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进行维修和维护,延长整个空间站的寿命 。现如今空间站的建造,也慢慢的到了中后段,距离投入使用也差不多时间了,按照空间站的总体建造任务流程,这两年(2021–2022年之间)我国还需要连续发射11次太空飞行任务,在2022年最终完成空间站的总建造并投入使用,在中国航天计划三步走中的第三步 , 踏进了坚实的一步 。
        空间站建设完工之后,里面空间大,堪称三室两厅,还附带一个储藏室,目前预计先派遣12名宇航员按照任务顺序先后入住空间站完成各种研究任务 , 12名航天员将分成4批入住,每批3名航天员,每期入驻时间将安排在3个月至6个月之间,根据任务的繁忙程度,航天员将在空间站执行相对于的技术认证验证任务,建造任务,以及众多和太空相关的科学实验任务等 。
       虽然安排12名航天员进行太空飞行 , 但是空间站的日常运作,最多只能容纳6名宇航员 , 因此,宇航员必须按照组别定期轮换 , 按照下一期宇航员飞往空间站,上一批宇航员乘坐该飞船返回地球的节奏 , 进行任务和成果的交接 , 并进行物资的补充供应 。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 空间站会不断的完善和改进,让更多的宇航员在太空停留,并且时间更加的长久,就目前的技术,空间站已经有了一套废水循环系统,将太空生成的各种废水进行净化回收,在提供给宇航员使用等技术,希望中国空间站越来越顺,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民族的骄傲 。
建造完成以后,整个寿命时间现在是10年,后面也可以通过在轨维修手段,对整个空间站寿命进行延寿,整个空间站可以支持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 。
官方给出的回应是整个空间站可以支持6名航天员,同时在航天站立工作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是科技的一个很大的进步 。
这个空间站设计非常先进,技术非常的成熟,可以支持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进行作业 。
中国空间站设计在轨飞行多少年,“天和核心舱”在轨运行至少10年,空间站如何才能“长寿”?


3、中国空间站发射时间2016年9月15号
中国空间站(英文:China Space Station,又称:天宫空间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中的一个空间站系统 , 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 。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倾角42~43度,设计寿命为10年,长期驻留3人,总重量可达180吨,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1992年 , 中国政府就制定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建成空间站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 。2022年5月10日8时54分,天舟四号货运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 。
中国空间站设计在轨飞行多少年,“天和核心舱”在轨运行至少10年,空间站如何才能“长寿”?


4、天宫空间站计划什么时候建成 天宫空间站计划什么时候建成
天宫空间站计划什么时候建成,2021年,两批航天员先后进入空间站,中国进入空间站时代 。神舟十三号乘组已在轨飞行两个多月时间,天宫空间站计划什么时候建成 。
天宫空间站计划什么时候建成1
中国空间站计划在2023年建成 。
2021年5月18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传来了好消息,我国第一个空间站核心舱天和核心舱在发射升空后,已经完成了单舱飞行阶段的在轨测试,后续飞船、舱段的发射将正常按计划实行 。从4月29日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后,每隔90分钟它就会飞过我们的头顶一次 , 在太空里等待着空间站其它舱段以及货运飞船、载人飞船和它汇合 。
根据我国空间站建造规划,将在两年时间内建成以核心舱为控制中心 , 问天、梦天实验舱为主要实验平台,常年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两年时间内,各个舱段将在轨道上“搭积木”,组建中国空间站 。
按照计划 , 神舟十三号搭载的3名宇航员将在空间站展开为期183天的科学研究 , 也就是一直会停留到2022年的中旬 。
从我国空间站的建设构想来看,整个空间站未来将由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三个舱位组成 , 天和核心舱早已经就位了,三名宇航员目前就“居住”在天和核心舱 。
神舟十三号发射并对接成功之后,神舟十四号也已进入同步总装测试阶段,也就是说未来神舟十四号发射时,如果也搭载3名宇航员,那么我国空间站将同时出现6名宇航员,空间站容纳的下吗?
现在来看,一个天和核心舱确实容纳不下6名宇航员,但神舟十四号发射之前,按照建造计划,天舟四号货运飞船会首先发射,目的就是运送补给物资,为神舟十四号的发射和航天员的到来做准备、“打前站”;随后神舟十四号发射,在神舟十四号驻轨停留期间,问天和梦天将会发射,并完成与天和核心舱的对接 , 到时候空间站“一室”变“三室”,同时容纳6名宇航员就绰绰有余了 。
也就是说神舟十四号肩负重任,不单单是把宇航员送上空间站这么简单 , 同时神舟十四号上的宇航员还肩负着对接、组建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的重任 。
按照计划,2022年年底之前,我国空间站将完成“三舱组合体”建造,到时候同时容纳6名宇航员一点问题都没有 。
天宫空间站计划什么时候建成2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左右,我国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取得圆满成功,发射地点位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这是继今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顺利返回地面后,一个月内再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 。
本次搭乘神舟飞船的航天员分别是: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 。其中翟志刚在2008年执行过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并成为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王亚平在2013年执行过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并首次进行了“太空授课”,给学生们演示了失重状态下的各种奇妙实验;三人当中,叶光富年龄最小 , 也是首次执行太空任务的航天员 。
神舟十三号将执行五大主要任务
1. 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受控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实验;
2. 要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 , 为后续空间站建设任务做准备;
3. 要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
4. 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的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
5. 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
挑战难度更大的对接方式:径向对接
图注:神舟十三径向对接示意图 。
目前,天舟二号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都处于与核心舱对接状态 。神舟十二号返回地面后 , 空出来的核心舱上的“轴向对接口”(前向对接口)便被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占用 。天舟三号则对接在了原来天舟二号上的对接口上 。这样,核心舱前后两个轴向对接口都被占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只能垂直对接在“径向对接口”上 。
如果你一直关注神舟飞船的动态 , 就会记得在9月17日神舟十二号准备返回前夕进行过径向对接的模拟演练 。
径向对接比轴向对接难度更大 。径向对接是飞船从核心舱的下方接近,飞船和核心舱的轨道高度有一定偏差,且这种垂直对接的方式使得姿态控制难度也加大了 。而此前进行过的都是轴向对接,飞船和核心舱同在一个高度,更容易对接,姿态也更容易维持 。
既然这么难,为何非要径向对接呢?简单来讲,未来航天员进行太空轮班交接的时候,可以同时将两艘载人飞船对接在空间站上 。
天宫空间站计划什么时候建成3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最后一次任务,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 。此次飞行,它将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所需的最后几项关键技术,为中国建造“天宫”打下重要基石 。
倘若一切顺利,在太空度过大约6个月后,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升空的3名航天员将返回我国东风着陆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正式转入下一阶段――空间站建造阶段 。
神舟之“ 神”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前,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和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已经形成了“一”字构型 。
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抵达太空后,与“天和”“天舟”组合体顺利进行了首次径向交会对接,即在“一”字下方与天和核心舱快速交会对接 。“径向交会对接是关键,也是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要验证的关键技术之一 。”神舟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高旭告诉《中国航天报》采访人员 。
中国此前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从未进行过径向交会对接,而只有掌握径向交会对接技术,才能确保在未来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天和核心舱可以从其“前向”“径向”同时对接两艘飞船,进而实现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飞行 。
太阳光被遮挡可能造成飞船能源供应不足 。飞船设计师的解决方法是“借”――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后,两者实现并网供电,当飞船能源缺乏时,可由天和核心舱为其供电 。
遮挡还带来热控问题 。“飞船一半很热一半很冷,太阳照射到的地方130多摄氏度,照不到的地方零下130多摄氏度 。”神舟飞船热控分系统主任设计师付杨说 。为此,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热控团队在飞船表面铺设了热控管路,为飞船返回舱设计了新的涂层,同时采用返回舱舱壁加热的方式,保证船体热量均衡 。
除此之外,研制团队还解决了径向交会对接带来的控制、轨道、测控等难题 。飞船的对接机构也进行了升级,提高了横向缓冲能力,以便顺利完成径向交会对接 。
神舟十三号飞船要验证的另一项关键技术是6个月长期在轨飞行,这将创下中国航天员最长太空驻留纪录 。高旭介绍,从神舟八号起,神舟飞船就按照180天在轨时间进行研制 。“完成180天任务 , 我们是有信心的 。”
神舟十三号飞船是中国空间站转入建造阶段前发射的最后一艘飞船,自有其“神奇”和“独特”之处 。径向交会对接和180天在轨飞行是实现中国空间站多人同时值守和长期有人照料的关键,只有掌握它们 , 中国才能拥有一个坚不可摧的“天宫” 。
“五船” 并行
严格来讲,神舟十三号任务不仅仅是一艘飞船的任务 。它是对中国航天生产制造和管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这种能力对中国建造和运营空间站至关重要 。
今年8月,对刚刚进驻发射场的神舟飞船试验队而言,“神舟”呈现“五船”并行状态:一艘在天上,两艘在发射?。凰以诓馐灾行模?一艘在总装厂房 。神舟飞船副总指挥常跃东告诉采访人员,队伍要合理安排好神舟十二号的回收任务、神舟十三号的发射任务、神舟十四号的应急救援任务、神舟十五号的测试任务以及神舟十六号的交付任务 。
如此高密度、高强度,恰恰是后续中国进入空间站建造和运营阶段的.新常态 。可见 , 建造和运营中国空间站除了要掌握必要的关键技术外,还要经得住对生产制造和管理能力的全面考验 。
《中国航天报》采访人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访时了解到,今年8月,神舟飞船试验队进驻发射场时,距离神舟十二号飞船从太空返回还有一个月时间 。其间,他们一方面要准备新的飞船发射任务;另一方面也要准备神舟十二号的回收任务 。而鉴于载人航天采取的应急救援模式,新飞船发射又要同时兼顾神舟十三号和神舟十四号两艘飞船 。
常跃东介绍,我国计划在明年春季发射神舟十四号飞船 。按照规划,神舟十五号飞船作为其应急备份,也应在明年随试验队一同进场,目前这艘飞船正在北京进行测试 。而神舟十六号作为下一批次飞船的首艘,交付节点也迫在眉睫 。综合起来,试验队就有5艘“神舟”在手 。运营难度可想而知 。
如何驾驭这支“神舟”舰队,才能使多船有序并行?
高旭介绍,一方面需要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安排好各项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培养多面手,提高人员的复用率 , 扩展人员调配余地 。此外,他们还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和产品化思路提高研制生产效率 。高旭解释,产品化就是要达成产品状态、流程等的固化,提高产品的通用性 。他举例说,现在神舟飞船的部分单机产品就实现了和天舟货运飞船通用,明显提高了研制效率 。
神舟“密码”
在神舟飞船试验队中,通过创新变革带来效率提升的例子很多,综合测试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综合测试是指从总装到发射对整船工作进行数据判读 , 确保每一个时间节点都达到相应的状态 。“如果达不到,可能会触发故障机制,严重时甚至中止发射 。”神舟飞船综合测试主任设计师刁伟鹤说 。
当前,神舟飞船的高密度发射对综合测试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靠人海战术去拼显然不可取,再说 , 哪来这么多测试人员?
【中国空间站设计在轨飞行多少年,“天和核心舱”在轨运行至少10年,空间站如何才能“长寿”?】经过几年探索 , “神舟”团队找到一种新的测试模式 。刁伟鹤总结为:以机器为一岗、人员为二岗的数据判读模式;北京和发射场的远程异地协同测试模式;测试过程的两个“一键式” 。新模式的核心是自动化 。“机器比人更可靠,人为影响小了,测试结果也会更加可靠 。”他说 。
如何保证新模式是有效的?神舟十二号飞船电测之前,研制团队把所有分系统相关人员召集过来,专门花了4个月时间对6000多个参数进行了判据的设计、推演和验证 。不仅验证了正常数据 , 还通过“钓鱼执法”人为制造了一些故障数据,结果被一一识破 。
累计1800多小时的验证,最终打消了各方的疑虑 。“不会漏判、不会错判,因为每一条我们都做了验证 。”刁伟鹤说 。
新模式变革带来的效益非常显著 。完成一艘飞船的综合测试 , 神舟十一号需要40人,神舟十二号是30人,到了神舟十三号仅需要20人 。时间也压缩了,神舟十一号是70天 , 神舟十二号任务时两艘船仅需70天,神舟十三号任务时两艘船进一步压缩到45天 。
刁伟鹤说:“在自动化判读上 , 我们追求‘一劳永逸’,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空间站10年运营的考验 。同时我也相信 , 别的型号不会有这么大的驱动力 。”
神舟飞船的每一次发射升空都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随着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的推进 , “神舟”团队面临空前的考验,他们正以最大的努力、最积极的思考、最主动的行为、最广泛的智慧去推动航天制造业的变革 。
或许 , 这才是这支队伍能够接下一个个难如登天的任务、顺利完成中华民族“神舟筑梦”的密码 。
中国空间站设计在轨飞行多少年,“天和核心舱”在轨运行至少10年,空间站如何才能“长寿”?


5、空间站依靠什么动力飞行? 首先回答你的问题:
空间站飞行的动力 , 主要依靠第1次火箭发射产生的初速度为基础的惯性飞行,并依靠自身携带的少量燃料,定期做速度补偿和位置调整,校正运行轨道,以便保持一个相对匀速的,相对高度的飞行姿态 。
世界上一共有三个空间站:
1.和平号空间站(图1和平号空间站与暴风雪航天飞船对接):
是前苏联研制建造的第一个空间站 , 俄语名Мир,英文名Mir,兼有“和平”与“世界”之意 , 苏联解体后归俄罗斯所有 。它是人类首个可长期居住的空间研究中心,同时也是首个第三代空间站,前苏联经过数年由6个主要模块在轨道上组装,于1976年2月17日建成 。使用寿命22年6个月,于1999年8月28日 停用 。停用之后便不再补充燃料进行轨道校正,并于2001年3月23日坠入大气层烧毁 。
2.国际空间站(图2国际空间站):
由美国和俄罗斯为主导,联合16个国家研制建造的国际空间站 。英语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缩写ISS;俄语Междунаро дная косми ческая ста нция,缩写为МКС;是目前在轨运行最大的空间平台,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 。自1998年正式建站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于2010年完成建造任务转入全面使用阶段 。计划使用周期10-15年,预计使用寿命到2025年 。国际空间站主要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Roscosmos)、欧洲航天局(ES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和加拿大空间局(CSA)共同运营 。
3.天宫号空间站(图3天宫号空间站最终建成全景图):
天宫号空间站由中国独立研制并建造,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 。
阶段一:天宫一号实验舱(图4);
中国自主研制的首个载人空间试验平台,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内部有效使用空间约15立方米 , 可满足3名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需要,设计在轨寿命2年,实际在轨4年6个月,期间与神州7/8/9号飞船完成了6次对接实验,并展开6000多项太空实验,且超期服役并开展多项拓展技术试验 。
天宫一号由长征二号FT1火箭 , 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6年3月16日,已在轨工作1630天的天宫一号实验舱,超期服役两年半时间,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 历史 使命 。2018年4月2日8时15分左右,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和有关机构监测分析,天宫一号已再入大气层,再入落区位于南太平洋中部区域 , 绝大部分器件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烧蚀销毁 。
阶段二:天宫二号实验舱(图5天宫二号于神州11号载人飞船自动对接/天舟1号货运飞船自动对接);
天宫二号实验舱,是继天宫一号后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舱,天宫二号由实验舱和资源舱组成 , 总长10.4米 , 舱体最大直径3.35米,太阳帆板展开后翼展宽度约18.4米,起飞重量约8.6吨,将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 。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打造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发射时释放伴飞小卫星 。
天宫二号于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12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
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 。
2019年7月19日21:06分,天宫二号受控离轨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 。
阶段三:中国航天空间站(又名天宫号空间站图6)
中国空间站又称天宫空间站 , 英文Chinese Space Station , 最终目标是在低地轨道由中国大陆自主建设一个常驻的60至180吨级的大型空间站 。
中国空间站整体名称及各舱段和货运飞船共5个名称如下:
载人空间站命名为“天宫”,代号“TG”;
核心舱命名为“天和” , 代号“TH”;
实验舱Ⅰ命名为“问天”,代号“WT”;
实验舱Ⅱ命名为“梦天”,代号“MT”;
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代号“TZ” 。
核心舱
全长约18.1米,最大直径约4.2米,发射质量20-22吨 。核心舱模块分为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 。
主要任务包括为航天员提供居住环境,支持航天员的长期在轨驻留,支持飞船和扩展模块对接停靠并开展少量的空间应用实验,是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
核心舱有五个对接口 , 可以对接一艘货运飞船、两艘载人飞船和两个实验舱 , 另有一个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出舱口 。
实验舱
全长均约14.4米,最大直径均约4.2米,发射质量均约20-22吨 。
空间站核心舱以组合体控制任务为主,实验舱II以应用实验任务为主,实验舱I兼有二者功能 。实验舱I、II先后发射,具备独立飞行功能,与核心舱对接后形成组合体,可开展长期在轨驻留的空间应用和新技术试验,并对核心舱平台功能予以备份和增强 。
货运飞船
最大直径约3.35米,发射质量不大于13吨 。货运飞船是空间站的地面后勤保障系统 。
主要任务,一是补给空间站的推进剂消耗,空气泄漏,运送空间站维修和更换设备 , 延长空间站的在轨飞行寿命;二是运送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用品,保障空间站航天员在轨中长期驻留和工作;三是运送空间科学实验设备和用品 , 支持和保障空间站具备开展较大规模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的条件 。
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货运飞船 , 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全密封货舱、半密封/半开放货舱、全开放货舱三种构型 , 可以把不同的载荷包括小型舱段运输上去,由航天员和机械臂将其装配到空间站上 。
发射该飞船的是新研制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 。
航天员
中国的航天员都是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选拔,主要承担航天器驾驶任务 。空间站将开展太空科学实验 , 除了良好的身体素质这个共性要求外,未来需要不同类型的航天员,尤其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这是未来选拔航天员的一个主要方向 。
未来舱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说,中国空间站未来还将单独发射一个十几吨的光学舱,与空间站保持共轨飞行状态,并计划在光学舱里架设一套口径两米的巡天望远镜,分辨率与哈勃相当,视场角是哈勃的300多倍 。在轨10年 , 可以对40%以上的天区 , 约17500平方度天区进行观测 。
中国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全部建成,现在已部分投入使用,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倾角42~43度 。
到2024-2025年,国际空间站最长寿命到2025年,美国俄罗斯等国已基本放弃增加经费延长寿命到做法 。并且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在内原国际空间站十几个参与国都在积极努力,想参与到中国空间站之中,届时中国空间站可能成为全世界唯一在轨运行的载人空间站 。
厉害了 , 我的国,五星红旗我为您骄傲!
空间站依靠什么动力飞行?
当我们提到太空空间站时,可能会对太空充满好奇 , 可能会产生很多疑问 , 并对人类技术的发展感到惊叹!
空间站又称航天站、太空站、轨道站 。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 。空间站分为单一式和组合式两种 。
单一式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我国在2011年发射的天宫一号就是单一式空间站,作为试验来用,于2018年在太平洋中部坠毁 。
组合式空间站则由航天运载器分批将组件送入轨道,在太空组装而成 。在空间站中要有人能够生活的一切设施,不再返回地球,国际空间站就是组合式空间站 , 又宇航员在太空中长期生活 。
所以空间站,是一种长期停留在太空预定轨道的一种飞行器 。
空间站也是和其它飞船一样是入轨飞行的,在一定空间轨道上飞行
我们知道在太空 探索 中,发射宇宙飞船到太空中是很普遍的事情,卫星更是家常便饭,只要通过火箭把它们发射到预定轨道,就可以不需要动力飞行,空间站也是如此 。
空间站都是被安排到预定轨道进行飞行的,国家空间站是在345公里左右,空间站可能会在这个轨道高度来回调整 。但是由于受到引力和大气阻力的影响空间站的会到高度会在下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飞行高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
空间站也会适当提高飞行高度
一般情况下,空间站在轨道运行中是随着时间不断下落的,高度一直在下降,为了提高空间站使用时间,空间站就会利用飞船对接时提高轨道飞行高度,在对接时可以利用货运飞船的燃料带动飞船提升飞行高度 。
所以空间站在被火箭送入太空后,是依靠惯性飞行,在一定的轨道飞行高度上运行着 。不需要火箭等燃料为其提供动力 。
目前在轨飞行的空间站主要是国际空间站,中国的空间站正在计划建设中 , 那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同时运行在太空的景象 。
首先空间站他处于的位置,并不像一般的卫星那样是在天空中飞行 。空间站体积庞大并且需要长期固定所以会选择拉格朗日点作为固定点 。拉格朗日点的特点就是在于他正好是两个星球之间的平衡点 。在在两个星球的引力场下一共可以找到五个拉格朗日点 。这五个拉格朗日点正好处于力的平衡楚 。所以只需要将国际空间站放在拉格朗日点上,然后按照既定的速度与星球保持同步速度运行就可以固定 。而这个速度是一个稳定的速度,所以只要空间站达到了一定飞行速度,按照这个惯性就可以一直飞下去 , 只要不撞到任何东西 。
太阳能
依靠惯性围绕地球运行
只要是绕着地球转的东西 , 开始初速必须达到7.9公里每秒 , 否则就掉下来了 。太空没有空气,没有阻力,理论上永远都不会减速的 。但是只是理论而已 , 总会有点小微粒阻碍它们前进,所以过个一年半载的就要靠自身携带的那么一点点燃料再加速个几秒钟,把速度再维持到7.9
空气动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