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小四眼” 大数据来支招( 二 )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同时要求将中小学生眼部健康数据(包括屈光度、眼轴长度、屈光介质参数等)及时更新到视力健康电子档案中 , 筛查出视力异常或可疑眼病的 , 要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防控方案 。
《中国青少年用眼行为大数据报告》去年11月发布 , 通过对22911名6—17岁学龄儿童青少年进行用眼行为数据搜集 , 2年获取1.8亿条有效数据 , 希望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青少年近视和行为因素(包括用眼距离、用眼时长、用眼时环境光照的强度、户外活动时长和用眼角度五个维度)之间的关联 , 给出更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近视发生、发展的方案 。
该报告发现 , 目前仅有45.4%的学生用眼距离大于一尺;83.2%的学生单次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长超过40分钟 , 其中超过120分钟的占到53.5%;随着年龄的变化 , 仅有6—9岁的学生每天户外活动时长达到1小时 , 10—17岁的学生活动时长均不足1小时 , 且年龄层越大 , 户外活动时长越少……
用大数据对青少年学子的“群体画像” , 可以看出用眼习惯与健康用眼习惯相距甚远 。 大数据还揭示了青少年用眼行为的地域、城市差异 , 用以协助当地政府部门地域化地落实国家近视防控工作 。 大数据挖掘被认为不仅可以从整体上为近视防控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 , 还可以针对个体提供个性化的干预 。
据介绍 , 已有近视儿童在就诊时 , 获得用眼行为报告 , 记载了日平均用眼距离是20cm , 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长超过20分钟的占比达到46% , 阅读环境光照为155勒克司度(光照度单位) , 日平均户外活动时长为36分钟 , 在近距离用眼时56%的时间偏头角度大于10°等情况 , 通过个性化的近视防控方案 , 在调整了相关习惯后 , 近视得到控制 。
阳光下运动 比限制用眼时长更有效
“近视防控的关键 , 是在现阶段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 。 ”北京海淀医院眼科主任吉昂认为 , 户外运动是预防近视中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 。
有大型人群队列的循证研究表明 , 长时间的户外运动情况下 , 长时间的近距离工作也不会导致近视 。 吉昂表示增加户外运动可能比减负等方案更有效 。
“目前认为与户外的光照强度具有密切关系 。 ”湖南省爱尔眼视光研究所副所长蓝卫忠表示 , 2009年已有研究报道指出 , 仅需把光照水平提高到15000勒克斯(Lux) , 就能抑制70%实验性近视 , 类似的结果后来在哺乳类动物、灵长类动物都得到证实 。
用对了光 , 近视的抑制率甚至能达到100% 。 也就是说 , 如果高强度光照不是持续性给予、而是间断式给予 , 甚至可以保护用眼者根本不发生近视 。
“随着信息技术新手段的出现以及一些科学研究的发现 , 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一些旧有思路 , 可能需要转变 。 预防近视的核心信息要既需要通俗易懂 , 又要科学循证 , 还要有针对性 , 并能得到广泛普及 。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医学博士田向阳主持核心信息研发工作 , 他表示 , 为此需要开发针对教师、家长、儿童青少年以及医疗卫生人员等不同人群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核心信息 , 让近视防控知识有触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核心信息将为下一步宣传教育工作提供重要遵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