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改良后的粘土,成了治理赤潮的利器


中国科学家改良后的粘土,成了治理赤潮的利器



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人类社会为了应对风险 , 发明了保险这一金融体系 , 而近日 , 一款新的保险——“海水养殖赤潮指数保险”在福建首次出单 。 促使这款保险涌现的动力 , 是养殖户对赤潮与日俱增的恐惧 。
每年4-6月份 , 福建部分海域的颜色便会出现异样 , 远远望去好似一片火海 , 吸引众多游客纷纷驻足 。 实际上这种变色海水可不是什么美丽的自然景观 , 而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赤潮” 。
赤潮 图源:百度百科
赤潮是什么?
赤潮(red tide) , 是指由于海洋中微型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快速增殖或高度聚集, 导致一定范围和时间内的水体发生变色的现象 。 赤潮一词其实是历史沿用名词 , “赤”并不特指红色 。 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 , 赤潮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 但其中以赤色最为常见 。
赤潮 图片来源:Veer图库
赤潮的爆发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 赤潮往往在春夏季节爆发 。 这与赤潮形成的原因有关 。
赤潮现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包括能引发赤潮的藻类等生物因素 , 微量元素、营养盐类等化学因素 , 日照、气压、风速等气象因素 , 海流、温度、盐度等水文因素 。
赤潮的相关影响因素(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其中海水温度变化被认为是赤潮爆发的主要幕后推手之一 , 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 。 因为这个温度范围是引发赤潮的藻类喜欢的生长温度 , 比如异弯藻 。 这种藻类曾多次导致大连湾区域形成赤潮 , 对当地的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 赤潮异弯藻在10~30℃之间均能正常生长 , 25℃时生长速率则达到峰值 。
需要警醒的是 , 据《大气科学研究》一项研究报道 , 1970年以来 , 地球变暖过程中的90%的热能都注入了海洋 , 海水不断升温可能会使赤潮灾害日益严重 。
除了海水升温 , 海洋中氮、磷元素的增加也会导致赤潮加重 。 随着工业废水和养殖业污水、以及生活污水向海洋中过度排放 , 氮磷铁锰元素及有机物汇于大海之中 , 最终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 , 从而引发赤潮 。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调查 , 在全球范围内 , 35%左右的湖泊、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 河口和近海水域也受到严重影响 。 在这个营养过剩的天堂一般的海洋世界里 , 赤潮生物都会抓紧时机大量繁殖 。
藏在美丽背后的危险
早在远古时期 , 海洋中就存在类似赤潮的现象 。 如同人类体内的炎症会引起发热一样 , 赤潮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自我调整的一种方法 。 但进入20世纪后 , 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影响的日益加重 , 直接导致赤潮发生的原因发生了根本变化 , 赤潮也逐渐演变为频繁发生的生态灾害 。
近年来赤潮灾害更是呈现出爆发规模大、持续时间久 , 出现频率高的趋势 。 2015年北美洲西海岸爆发了大规模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赤潮 , 北起美国阿拉斯加 , 南至墨西哥沿岸 , 覆盖面积之大前所未有 。
2017 年 10 月美国佛罗里达近海暴发了近十年来持续最久、灾情最严重的短凯伦藻(Karenia brevis)赤潮, 持续时间达15个月之久 。
在中国 ,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 , 赤潮发生次数也开始呈几何倍数增长 。
70年代以来我国近海赤潮次数呈几何倍数增长(图片来源:国家海洋局, 1989—2017)
《旧约·出埃及记》中关于赤潮的描述是:“河里的水 , 都变作血 , 河也腥臭了 , 埃及人就不能喝这里的水了 。 ”可见自古以来赤潮对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就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