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虚拟性 。虚拟的主要特点还在于简,即把一切都减少到可以省略的最低限度 。戏曲虚拟性的表演方式在于它在有限的时空内,具有无限的表现力,以引发观众的各种想象和意境,故有“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之说 。首先是环境的虚拟性 。传统戏曲舞台上一般不设置逼真的布景,最多只摆设有带桌围椅披的一桌二椅,再根据上场演员的身份来确定具体的地点,可以是酒店或茶馆,也可以是书房或客厅 。其次是动作的虚拟性,如用挥鞭表示骑马,用划浆表示行船,用赶鸡喂鸭动作表示周围有一群鸡鸭 。再次是数量上的虚拟性,所谓“三五步走尽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以少代多,以龙代替三军,从而达到延伸时空,营造气氛的效果 。这些虚拟的写意表演,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点是一致的,反映出戏曲艺术在处理时间和空间问题上灵活和智慧,使中国戏曲创造了最具有文化意味的艺术美 。
4.历史性 。中国古代戏曲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白话小说,或是重演历史,或是更改故事,或是戏说传奇,但无论怎样,都具有着历史的痕迹 。如通剧大量吸收民间流传的“孝忠义廉耻”的故事而幻化出一个剧本,材料比较广泛,可以捏造任何历史,就是为了博得观众开怀一笑抑或同情之泪 。故事简单易懂,百姓一听就可以附和就可以“为你欢喜为你忧” 。如《郭三娘割股》,故事源于《无伦全备记》;《乾隆皇帝下关东》很大程度上学了《随炀帝海山记》,只取其重要情节,用地方方言变成顺口溜式的诗歌,就可以上曲子演唱;另外唐宋传奇之《长恨歌》、《杨太真外传》等在童子戏中都有变换了的剧本与之相对照 。
此外,中国戏曲还具有着故事性、抒情性、思想性、雅俗共享性等特点,本文不再一一列举 。
中国戏曲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被誉为世界古代三大流派,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然而其发展前景却令人堪忧,戏曲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已是少有问津少有兴趣了,但其精髓还是吸引了不少人,故经常听闻某某明星去学变脸了,某某老外去学梆子戏了等等 。为了将戏曲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不少大师都致力于改革创新,大有挽狂澜于既倒之豪情 。就拿国剧京剧来说吧,但观今日之菊坛,力推新剧者刻意求新,动辄大搞立体背景,甚至表现舞台之类场面时满台皆是杂耍、叫卖之人,以达到真实的效果;在服饰上也是一出戏置一次行头,且力求逼近历史之原貌,并加入时尚流行元素,以求标新立异,炫人耳目 。这样的改革的确是吸引了不少观众,但演员表演的艺术空间没了,观众的想象空间没了,水袖、鸾带、靠旗、翎子这些高深的表演艺术也没了,有的则是“话剧加唱的不伦不类的怪胎”,试问,要看大场面你不如去看电影,要追求时尚你不如去T台,这样的改革是失败的,是超出戏曲范围,与中国传统戏曲背道而驰的 。
笔者认为,中国戏曲的改革要把握住戏曲艺术价值定位的三个方面,即“表演为重”、“得意忘形”、“雅俗共享” 。
中国戏曲一个很大的特点是一门以表演为重的综合性艺术 。中国戏曲一般没有导演制,没有高深的编剧理论,真正令台下观众着迷的主要是台上演员的精湛的表演 。观众买票看戏,多不是冲着故事情节去的,对于老戏迷来说,那些戏台上的事迹早已耳熟能详了,他们图的是咂摸那两段唱,《乌盆记》、《祭塔》之类老戏,没什么情节,但却令观众百看不厌,就是这个道理 。而时下排戏以剧情为重、表演为次的做法实属本末倒置 。
所谓得意而忘形一方面是指戏曲在表现生活时,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故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当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另一方面是指戏曲注重舞台上主角的表演,而忽略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如检场的在台上搬桌子,帮演员换装,角儿在台上饮场,唱累了背后多个人打扇子 。观众丝毫不会去理会那些闲杂人等 。净化舞台的改革,笔者还是比较支持的,因为这些闲杂人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观众的欣赏 。但对于那些注重舞台设计,动辄“机关布景”的场面的做法,笔者认为有失戏曲的传统风格的,有画蛇添足之嫌 。
推荐阅读
- 花生的热量 花生的热量是多少
- 剪纸教程:教你剪萌萌的小熊,儿童剪纸视频大全
- 春节有哪些活动 春节的传统活动有哪些
- 芹菜汁的危害
- 浪淘沙其七的古诗和意思 浪淘沙其七这首诗的诗意
- 剪纸教程:教你剪腰带,中国古代配饰之一,中国风必学剪纸
- 浪淘沙其三的意思 浪淘沙九首其三译文
- 春节有什么活动 春节有哪些活动
- 薄荷的功效与作用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 过年的成语 过年的成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