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休克的四个阶段,调整适应轻松愉快是什么的特点

1、调整适应轻松愉快是什么的特点调整、适应、轻松愉快是适应阶段的特点 。
在文化适应过程中 , 人们在情感适应方面存在着4个阶段:蜜月期、危机期、恢复期和适应期 。
蜜月期:在开始时感到兴奋和愉悦,超出了起初的忧虑 。这个阶段持续的时间较短 。
危机期:在最初的兴奋消失后,个体面临在一个陌生而困难的环境里生活的挑战 , 开始体验文化休克,产生包含多种负面情绪的心理不适感 。
恢复期:个体对周围的环境和人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承认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差异,改变自已的期望去适应新的环境 。
适应期:个体逐渐适应新的文化环境中的生活,开始以一个“局内人”的身份获得对居住处文化的信任和理解,在新的环境中塑造和发展新的自我,获得帮助其他“局外人”进入这种文化的满足感 。
适应期详细介绍:
对文化差异的了解更加深入,对文化的差异持有更客观、宽容的态度 。与当地人交往增多,有了更多的朋友 。开始接受目的文化的一些观念和行为方式,冰很愿意调整自己的方式去适应不同的情况 。心情变得平和而愉快,觉得时间过的很快 。
Lysgaard(1955)将文化适应过程用“U曲线”来表示:
曲线模式是描述跨文化适应过程的一种比较流行的理论 , 不过近来一些学者质疑这种理论,认为这种跨文化适应阶段的划分是直觉性的 , 太简单化,而且缺乏科学研究的证明 。
Ward、 Bochner与 Burnham(2001)等学者指出 , 人们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最初阶段会遇到最严重的文化适应问题,因为这个时候经历的人生变化太多,而可以有效利用的资源又最少 。
根据他们的一此调查,到达新环境的第一个月 , 大多数旅居者的感受是负面的,并没有经历所谓的“蜜月阶段而是从一开始就体验到了压力和挑战 。虽然U曲线的理论有一些局限性,但是它仍然是一种简便而直观地理解文化适应过程的方法 。

文化休克的四个阶段,调整适应轻松愉快是什么的特点


2、文化冲击和文化休克是一个意思么?文化冲击和文化休克是一个意思么?
不是的 。文化冲击是指一种文化对于另一种文化的冲撞 。比如,大中学生重视学习英语的程度远远超过五千年流传下来的灿烂的文化遗产—–国语 , 有些人四大名著没读过,国外小说倒读了很多 。这就是外来文化对于祖国文化的冲击 。
文化休克是指某一种文化处于停止不前或者不再发展阶段就叫文化休克 。例如我国许多少数名族的文化出于灭绝阶段
文化冲击:是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互接触过程中的冲突、不同 。
文化休克: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浑身不适乃至生病 。
不是.貌似前者指对别的文化产巨大冲击,后者指一种文化暂时衰落.
文化休克的四个阶段,调整适应轻松愉快是什么的特点


3、…中开始与人们接触并接触日常生活这是文化休克的哪个过程?当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开始与人们接触并接触日常生活中,这是文化的继续 。
文化休克的四个阶段,调整适应轻松愉快是什么的特点


4、护理学导论电子版教材第四版个案护理在哪书籍描述
内容简介
《护理学导论(第4版 本科护理)/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在格式上增加了4个新内容:①每章的*前面加入了开卷有益,以提高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②每章开始前列出学习目标,学生一般能从正文中找到相应的学习内容;③每章结束后有中英文要点提示,对本章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以强化学生的学习;④以知识拓展、案例与思考、科学证据、他山之石等形式加入了Box,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 。
目录
第一章 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第一节 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国外护理学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二、中国护理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护理学的概念及知识体系
一、护理的概念
二、护理学的概念
三、护理学的知识体系
第三节 护理专业
一、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
二、护理专业的工作范畴
三、专业护士的角色
四、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护士的专业素质要求
一、道德与法律素养要求
二、专业知识及能力要求
三、身心健康要求
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
第一节 健康
一、健康的概述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三、健康的测量指标
四、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第二节 疾病
一、疾病的概念
二、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三、患病行为及心理
四、病人角色
五、疾病对病人及社会的影响
六、预防疾病的护理活动
第三节 医疗卫生保健体系
一、全球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
二、初级卫生保健
三、中国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
四、中国医疗卫生方针及发展战略
五、中国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第三章 需要与关怀
第一节 需要概述
一、需要的相关概念
二、需要的分类
三、需要的特征
四、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
第二节 需要的相关理论及模式
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二、卡利什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
三、韩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
第三节 需要与护理
一、需要理论在护理实践
中应用的意义
二、满足不同服务对象基
本需要的策略
第四节 关怀与护理
一、相关概念
二、关怀的护理理论
三、护理关怀的方法
【文化休克的四个阶段,调整适应轻松愉快是什么的特点】第四章 文化与护理
第一节 文化的基本概念
一、文化概述
二、文化休克
第二节 跨文化护理理论
一、理论学家及其背景介绍
二、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内容
三、跨文化护理理论与护理程序
第三节 护理在满足服务对象文化需求中的作用
一、文化背景对护理的影响
二、文化护理的原则
三、跨文化护理的评估与诊断
四、满足服务对象文化需求的策略
第五章 护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第一节 人际关系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二、人际关系的特征
三、人际关系的理论基础
四、人际关系的类型
五、人际关系的形成及发展
第二节 护患关系
一、护患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二、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
三、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四、护患关系的分期
五、促进护患关系的方法
第三节 人际沟通
一、人际沟通的概念
二、人际沟通的意义
三、沟通交流的基本要素
四、沟通交流的层次
五、沟通交流的基本方式
六、人际沟通的主要障碍
七、促进有效沟通的技巧
第四节 护理工作中的沟通
一、护患沟通的概念
二、护患沟通的目的
三、护患沟通的特征
四、护患沟通的常用技巧
五、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沟通错误
六、促进及培养护士的沟通交流技巧
第六章 生命历程中的身心发展
第七章 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
第八章 护理程序
第九章 护理理论及模式
第十章 护理科学思维方法与决策
第十一章 健康教育
第十二章 临终关怀及相关心理
第十三章 护理伦理
第十四章 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
第十五章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
附录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第三节 护理专业
护理学是一门技术性的职业,还是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专业,是国内外医学界及护理界长期争议的问题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的日新月异 , 人们对健康及护理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使护理专业不断地向深度及广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及专业 , 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社会性及服务性
一、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
社会学家指出,一门专业的形成往往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为社会谋福利开始,先是职业活动再演变为专业活动 。在这种转化过程中,一门专业逐渐建立了其科学的理论体系、正规的教育过程、独特的实践方式及特定的社会地位 。医学专业正是沿着这条道路转化的 。在由职业转化为专业的过程中,医学逐渐淡化了其慈善及关怀的中心,而将医疗、科技手段作为专业的基?。?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及实践体系
由于护理工作本身具有特殊性,从事护理职业人员的性别相对单一 , 以及护理专业形成过程中的历史原因,使其专业化的进程极其艰难与缓慢 。护理学在20世纪So年代以前一直被许多人认为是类专业或辅助专业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护理界从完善护理教育体制、提高护理科研水平、开展护理理论的研究、完善专业团体的功能等方面对护理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 使护理学逐渐由一门技术性的职业转化为一门新兴的专业
 ?。ㄒ唬┳ㄒ档奶卣?br />社会学家认为,一门专业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1.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服务为目的一门专业必须具备能为人类的某些方面服务的特征,并符合社会及时代对专业的需求
2.有完善的教育体制完善的教育体制是形成专业的基础,任何一门专业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高等教育,才能胜任本专业的工作
3.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任何一门专业必须有完善的理论基础及技术来支持其实践及科研体系,并获得公众的认同及尊重
4.有良好的科研体系科研是保证专业更新及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地更新及发展才能保证专业的生命力
5.有专业自主性一般每个专业都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组织 , 专业组织制定一定的伦理、道德等专业规范来检查及约束其从业人员的专业活动 。专业组织依据这些标准来进行同行监督及自我检查,以维持高质量的服务标准 , 其目的是提高整个专业的整体水平,争取专业的社会地位及工作自主权 , 为其从业人员谋福利等
 ?。ǘ┗だ碜ㄒ?br />传统上护理被认为是一门职业(occupation)或半专业(semi-profession) , 经过护士多年的努力及护理专业从服务、教育、科研及专业组织等方面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护理已经成为初具雏形的专业 。具体分析如下:
1.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服务为目的护理专业的从业人员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为服务对象提供各种护理服务 , 其目的是保障服务对象的健康及安全 , 最大限度地满足服务对象的健康需要
2.有完善的教育体制护理教育已经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教育体制 。目前,西方有护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国也有中等专业、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及博士教育体制,并在逐步探索博士后教育
3.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护理学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医药学作为理论基础 , 并不断地探讨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以指导护理教育、科研及实践
4.有良好的科研体系国外护理科研体系正在逐步地实施及完善 。我国的护理科研也初具雏形,并随着硕士及博士教育的不断开展而逐渐发展及完善
5.有专业自主性护理专业有自己的专业组织,有自己的护理质量标准 , 并有执业考试及定职考核制度,有护理伦理及法律方面的要求
……
前言/序言
《护理学导论》是引导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学科框架,了解专业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发展趋势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护理专业学习的入门阶段,全面了解护理学专业的内涵及特点、主要学科知识及课程体系、专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等,为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专业问题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护理学导论的知识概念、基本理论原理、科学思维和工作方法等也将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撑 。本教材自1999年5月首次出版以来,在全国本科院校普遍使用,教材质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按照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护理教材专业委员会所制定的第六轮本科教材编写要求,以及本课程在护理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的特殊地位与功能,本书在充分调研了解前期教材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吸收第3版教材优点 , 取消了一些陈旧的知识点,引入了国外同类最新教材的新知识,增加及更新了许多重要的学科知识点,突出介绍了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思维及工作方法 。
在取材范围上 , 充分考虑了近年来国内外公众对护理的需求,在内容的选择及安排上注意根据护理模式的转变,介绍了当前护理学中先进的专业思想、理论及学科框架,主要围绕人的健康及护理学概念的基本内涵,按照概述、健康、人及护理四个模块来组织课程内容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念、健康与疾病、需要与关怀、文化与护理、护患关系与人际沟通、生命历程中的身心发展、压力学说及其在护理中的应用、护理程序、护理理论及模式、护理科学思维方法与决策、健康教育、临终关怀及相关心理、护理伦理、护理专业中的法律问题及护理职业生涯规划共l5章 。在篇幅的选择上,考虑到多数护理院校《护理学导论》课时相对较少,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从实际出发,内容及文字简明、详略得当,安排合理,重点突出 。
本版教材在格式上增加了4个新内容:①每章的最前面加入了开卷有益,以提高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②每章开始前列出学习目标 , 学生一般能从正文中找到相应的学习内容;③每章结束后有中英文要点提示,对本章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总结,以强化学生的学习;④以知识拓展、案例与思考、科学证据、他山之石等形式加入了Box,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维 。
护理学导论(第4版 本科护理 配增值)/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2
文化休克的四个阶段,调整适应轻松愉快是什么的特点


5、求一篇汉语国际教育基础案例分析部分范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基础试题中的案例分析与写作
1.引言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会继续坚持本民族文化,还是会迁就他人?显然主要还是会保持固有文化而根据情况适当迁就他人 。这样就使学习和生活中,本国学生和留学生之间难免发生小摩擦 。既然矛盾和摩擦难免会发生 。那关键在于,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和怎样的方式来处理 。是逃避?是搁置?还是积极的面对寻求解决?请看下面的案例分析 。
2.案例分析
为方便起见,案例中本人用小李表示,留学生用苏菲表示 , 留学生的中国同学用小颖表示 。
2.1案例陈述
背景介绍小李每周四上午常在二体二楼打球,直到中午12:30才离开 。因为那时是苏菲和小颖上排球课的时间 。他们因此经常碰面,并有几次目光的接触 。
案例1 初次印象
小李在打球时,十分积极的救球、组织进攻并常喊“好球”、“我的错”等等 。另外也是场上主要的得分手 。因此 , 常是场内外观众的关注焦点 。小李得分时 , 苏菲在场外有时会鼓掌 。这次,苏菲在场外练球不小心把球打到场内,小李帮忙捡起并面带微笑递给她 。苏菲也微笑且眼神流露歉意并用中文说了句“谢谢你!” 。
案例2 苏菲生气
小李打完球,到场边铁衣架上取风衣外套 。大家风衣挂同一支架上,小李的风衣在最里面 。他问了一句,“有人吗?麻烦让小李拿下小李的衣服好吗?” 然后又开玩笑的说,“有人吗?谁躲在里面?”因为那么多外套全挂在一个地方,看着很大,所以让人感觉里面藏着一个人 。小李边问边在衣服四周打量 。由于没人反应,所以小李就把衣服抱起来 。准备取自己的衣服 。这时,苏菲和小颖连忙从不远处小跑过来 。小李向苏菲微笑示意,她没有回礼,取而代之的是一脸严肃的表情 。小李一不留神,将自己风衣掉在了地上,却没察觉 , 苏菲眉头皱了起来 。小李见苏菲的表情,再之没找到自己的外套 , 有点不知所措,急忙想把满手的衣服都挂回原位 。但是没成功 。接连试了几次都不行 。苏菲这时伸手帮忙,嘴里一边还咕哝着 。小李只听出苏菲说的是法语 。而且声音中含有不满和抱怨的情绪 。小李更加的慌神了,怎么也没有办法把外套都挂上 。这次,苏菲用了非常重的语气说了一句话 , 是不太标准的中文,“拿过来吧你!”她把衣服用力拽走了,眉头紧皱,表情非常生气,而且侧脸对着小李 。由于苏菲的身材很好,拽的过程中,小李的右臂碰到了苏菲的胸前,条件反射似地连忙把手缩回来 , 而且一脸尴尬的表情 。这一举动使苏菲转过头来直瞪着小李,小李感觉脸很烫,不敢直视对方 。这时小李的同学汤宁把地上的风衣捡起来,并准备拍两下灰被小李顺势拦住并接过 。小李说,“不用拍,没关系的,外套就是让它脏的 。”之后,苏菲把衣服挂好了,小李对她说了声sorry 。苏菲没有理会 。在一旁的小颖说,“没关系,没关系 。”苏菲又斜视了小颖一下 。小李做了个深呼吸调整了一下心态 。用很谦卑的神态和可爱调皮的语气对苏菲说,“You are so beautiful like la lune!”,“沙律”,“沙哇滴卡”,“欧呵哇呵” 。一旁准备上课的学生们都被逗笑了 , 但是这些招数对于苏菲似乎没能奏效,小李只好用很无奈很歉意的手势表达了此刻的心情 。刚准备离开时,灵机一动,先微微鞠个躬,然后一边膝盖微微触地,手势做照相状,微笑着用英语问了一句 , “Could you say ‘cheese’ to me?” 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苏菲,苏菲没有理会,转身背对小李,小李只好离去 。
案例3 苏菲say“Hi”
过完周末,星期一,小李去一教上专业课的途中,有个女生相向走来,小李没有认出是苏菲 。走到跟前时 , 苏菲主动微笑着说,“你好!”小李这才认出是苏菲,连忙回礼,“沙律” 。
案例4 两人默契
星期四,又是体育课,这时苏菲在场外,当小李回头看她时,她用手示意了一下 。小李也向她挥了挥手 。接着,她用手指了指小李挂在支架上的风衣,又指了指她自己的风衣,然后做了个对调的手势 。小李明白了她的意思,微笑着用力地点了点头 , 给了个OK手势,并大声说 , “OK!OK!”
2.2案例分析
2.2.1跨文化交流阶段分析
小李与留学生的上述跨文化交流的案例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即友好的开始、风波的引发、积极的补救和重归于友好 。下面来逐一分析 。
第一阶段――友好的开始
首先,小李和苏菲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具备较高的素质且都有与人为善的意愿;其次 , 苏菲来中国求学也是对此怀有美好的憧憬;再者,小李也是个爱交朋友的人;最后是体育课给了他们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触机会 。通过初步接触 , 双方都展现了各自的闪光点 。小李的闪光点有俊朗、健康、活力、热情等,这可以从案例1中小李的外貌神情和打球时的表现看出 。如:积极救球、喊好球、帮人捡球等 。苏菲的闪光点有美丽、聪明、善良、良好素养等 。这可以从苏菲的外貌神情以及案例1中苏菲在场外鼓掌以及将球打到场内时歉意的表情中看出 。由于双方在对方面前都只传递了正面的信息 , 因此,他们很自然是种友好的开始 。
第二阶段――风波的引发
首先 , 小李犯了“己所欲施于人”的错误 。他不介意别人打量和触碰自己的衣服,就想当然别人也不会介意自己这么做 。尽管事先问了一下,可由于没考虑到对方的情况是个留学生,可能对我们的话反应不够迅速 。更何况打玩球手是比较脏的 。接着碰到女性身体比较敏感的部位后,又流露出猥琐的神情 。最后的一串逗人笑的举动更是哗众取宠 。上述行为使苏菲的反感逐步升级 , 先是严肃,接着皱眉 , 进而咕哝,愤怒地说“拿过来吧你!”,双眼直瞪,以至于到最后,背对着我 。
其次,小颖说,“没关系,没关系!”显然是站在我们中国人的价值观上 , 认为我不是有意的,可以原谅 。另外,小颖是苏菲的同学,她对苏菲可能比较了解,知道苏菲不是个心胸狭窄的人,所以肯定会原谅我,因此大胆断言或代言 。但是,毕竟小颖不是苏菲,她没有权力代表苏菲说没关系 。所以苏菲斜视了小颖一下 。
最后,小李觉得自己该认的错认了,可是对方仍丝毫没有谅解的信号 。只好无奈离去 。暂时的结局就是,谁也不理谁了 。
第三阶段――积极的补救
这个风波的诱因主要是小李 。因此,小李开动脑筋进行了补救 。首先是怀着愧疚的神情说sorry,进而是一串搞怪逗笑的礼貌用语来缓和气氛,最后十分机智创造性的半跪装作照相乞求原谅 , 既给了对方最高的尊重,毕竟给你跪下了;同时也给了自己回旋的余地 , 因为这个姿势也可以是照相,不至于太低贱 。最后说,“Could you say ‘cheese’ to me?”一方面是照相用语 , 即请对方笑一笑;另一方面在此时此刻又是请求对方微笑以表示对小李所犯的错的原谅;可谓非常经典 。但是显然当时在气头上的苏菲不吃这一套 。
小颖这里扮演了和事佬的角色 。可惜文化背景上是站在小李的一方,因此很容易谅解小李的行为 。相信之后 , 她平时私下和苏菲交流时也在向她解释中国人的一些行为,可能也包括了小李的这次行为,使苏菲适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一些生活、学习等习惯 。
苏菲事后冷静下来也回顾了整个过程 。苏菲是很聪明和善良的留学生 。当她明白小李并非有意侵犯隐私,意欲轻薄,哗众取宠等等 。且积极道歉和传递友好信号后,且从意义上说 , 小李并未给苏菲带来实质性的伤害,哪怕是损害 。当然,苏菲是个宽容豁达有很高修养的人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 。总之,她的素养,使其通过价值判断,觉得这是件小事 。于是当她四天后,见到小李,就主动打招呼传递友好信号 。
第四阶段――重归于友好
对于小李和苏菲相互传递友好信号,双方都做出了积极回应 。促使双方最终重归于友好 。但是,正如伤口愈合,伤疤仍在;绳断了,接起来也会有个结 。因此,两人仍然面临一个尴尬的结 。聪明的苏菲,通过一个手势向小李示意要把小李的风衣取下 , 先放自己的风衣,然后再把小李的风衣套在她的外面 。这样,小李打完球取衣服就比较方便了 。小李也心领神会 。于是 , 两人就有了这种默契 。
2.2.2跨文化交流现象分析
案例涉及了跨文化的对焦、沟通障碍、忌讳、文化休克、非言语语言等等的相关现象 。下面来给予总结 。
跨文化对焦 跨文化对焦,指的是正确解读异文化 。对于欠焦的异文化,我们要过焦解读;对于过焦的异文化 , 我们要欠焦解读 。
小李是个乐观积极的人,同时也很自信 。但是,自信的度没把握好,于是造成常常把过焦解读他人的信号 。比如 , 苏菲表示友好的微笑信号,小李解读成苏菲在喜欢自己;苏菲有一点喜欢小李,小李解读成她非常喜欢自己;苏菲出于礼貌的感谢,小李解读成苏菲感动 。总之 , 最终小李把自己定位整个过焦了 。也就是大大超过了苏菲价值观中的真实地位 。因此,把对好朋友才能开的玩笑 , 能说的话,对普通朋友开和说,就显得放肆了 。以至于到后来,小李把苏菲一步步地激怒 。
苏菲觉得自己的隐私权和女性尊严受到侵犯 。因此 , 消极情绪因素占据主导 。当人的情绪因素占据主导时,也容易出现认知的过焦,进而产生过激的行为 。苏菲生气后 , 小李后续做的任何事情,苏菲都往消极的一面解读,最终造成过焦 。这也正是为什么小李当时做了那么多的事来表达歉意都没有得到效果的原因 。
小颖对苏菲的解读就属于欠焦 。她在没有真正了解苏菲的情况下,贸然替苏菲说了没关系 , 最后致使苏菲斜视她 。
沟通障碍 在跨文化交流中,由于语言存在差异性,因此双方沟通就会出现障碍 。
小李不懂法语,英语也不流利,加之当时的紧张 。因此 , 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歉意 , 只能多说些相关的话,来表达自己的重视,讨好对方的心态,以及想化解矛盾的心情 。但是外在形式、陈述内容都是些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言辞 。因此,苏菲很难在当时领悟到小李内心所谓的重视、心态和心情 。
苏菲中文不流畅,发音也不标准 。她的第一反应还是法语 , 因此,当她不满时,嘴里就在咕哝法语 。而小李听不懂,因此,很难做出正确的回应 。当然,皱眉、咕哝、大声说话、甚至抱怨、怒骂等等总算是传递了比较丰富的情感信息 。小李的回应就比较宽泛没有针对性,只能围绕表达歉意,和做些让对方开心的事来弥补 。
跨文化忌讳 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 , 忌讳就是逆鳞 , 通常是不可触碰的 。一旦触碰 , 后果很严重 。之前打下的友好印象的基础几乎是要被颠覆的 。
小李和苏菲本来见面会互相打招呼和微笑的 。这样的关系是健康的良性的 。可是后来被打破 。就是因为小李触碰了苏菲的忌讳 。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 。
这里,对于苏菲来说,小李触碰了两个比较严重的忌讳 。第一是打量她的衣物并伸手抱到身上,这侵犯了她的隐私权 。第二,RF对于像法国这样的西方国家来说,是值得赞美的事物 。在他们的文化里,是怀着开放健康泰然的心态来看待RF 。而在中国,大部分人还是受传统影响,对待RF还是比较忌讳 。这就就造成了小李的尴尬表情 。在中国文化看来 , 一个男士不小心触碰,表达了尴尬,是种礼貌的表现 。而在西方人看来 , 小李的行为相当于是得了便宜卖乖 。而且是对女性的极为不尊重 。
文化休克 苏菲经历了小文化休克过程 。
蜜月期――小李和其他同学们给她的好印象,以及她自身对中国的憧憬,对体育课的喜爱 。这些都使她感觉到北大的美好和甜蜜 。这个时期就是蜜月期 。
沮丧期――小李连续触碰了苏菲的忌讳,并说了些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话 。使得她非常的反感 。如此生气的情况下,身边的中国朋友居然还帮着中国人说话,自作主张说没关系 。这些都使得苏菲情绪消极 。这个时期就是沮丧期 。
调整期――苏菲在事后冷静时,回顾并思考了整个过程 。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和看法,逐渐理解并原谅了小李的行为 。这个时期就是调整期 。
适应期――由于经过了这次事件 , 相当于使苏菲产生了抗体 。以后对类似事件就会有一定的免疫力了 。以后对小李或其他中国人的行为就会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这以后的时期就是适应期 。在该篇论文的几个案例中并无明显迹象表明苏菲到达了适应期 。本人只是根据后来苏菲主动和小李打招呼,以及替小李把外衣挂在最外层,使他好拿 。从这些信息,可以推断苏菲已经调整好自己 。因此很自然地进入了适应期 。
非言语语言 案例中有许多非言语语言 。
对于小李来说,涉及的非言语语言有:在场上打球、帮苏菲捡球、冲苏菲微笑、打量苏菲的外套、碰到苏菲敏感部位后,不敢直视苏菲、在苏菲面前半跪、给苏菲一个OK手势 。小李的这些动作,显然不是用言语传递信息 。而是用表情、肢体语言来传递的 。这些语言传递的信息有的是种礼貌,有的在人看来却是侵犯,还有的则像是小丑 。
对于苏菲来说,涉及的非言语语言有:歉意的表情、微笑、严肃、皱眉、瞪眼、斜视、转身背对、挥手示意、对调衣服的手势 。苏菲的这些动作,显然不是用言语传递信息 。而是用表情、肢体语言来传递的 。这些语言传递的信息有的是种礼貌,有的则是不满、生气、甚至怨怒和敌意 , 还有的则传递了宽容和谅解 。
2.3案例总结
在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小摩擦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 , 大家都不是有意的 。而是由双方文化背景存在差异而造成的一些误会 。如果我们把自己称作主人 , 把留学生称为客人的话 。那么――
作为主人的一方 , 当自己无意伤害到对方 , 且对方已经表露出明显不快的信号时 。应立即停止同类伤害行为 。同时及时道歉 。不能再以本国的价值观来衡量自己的道德标准 , 更不能碍于面子而不去请求对方原谅 。当向对方道歉请求原谅时 , 也不应急求客方立即原谅 。毕竟客方受到伤害后 , 会有情绪期 。我们应该给客方时间思考 , 耐心等待他们的原谅 。当主人的一方被客方伤害时,首先感情上会不快,这是很自然的 。但是事后冷静下来,应该换位思考一下,本着宽容的态度,最终去试着理解对方 。如若不然,会使小误会演变为大冲突 。我们从新闻中看到不少国内外留学生与当地人的冲突甚至流血丧命事件 。我们实在应该引以为戒 。
作为客人的一方,首先应该入乡随俗、客随主便 。同时要对文化休克有所了解,清楚知道自己目前处在文化休克的哪个时期,及时的调整自己 。
本文的4个案例演绎了跨文化交流中遇到的问题和对问题的解决 。交流是双方的,因此问题的解决也必然是双方互动才能完成 。问题形成过程,常常分不清谁更对谁更错 。原则上说,谁是风波的引发者,谁就应该首先积极寻求解决 。本篇案例中,显然小李是整个事件的引发者 。因此,他必然要负责 。哪怕行为有可能显得像小丑,甚至在他人看来有点像神经病 。但从最后结果两人和好来看,是值得的 。
3.结束语
通过案例,我们了解到,在与留学生交流过程中,我们是会遇到诸多问题 。语言沟通的困难、生活习惯的不同、思维方式的差异等等 。但是,我们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就是都怀有寻求友好的心,有可以相互理解的手势、面部表情等等 。只要当双方遇到问题时,都能克制和理性并采取积极的心态进行补救 。最终双方是能够重归于友好 。也就是说 , 尽管会出现问题 , 但是 , 我们和留学生还是完全有可能实现友好相处的 。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该怎样答,我根据自己的粗浅经验,现总结如下:
1.答题思路:按照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思路 。具体如下:
(1)发现问题:也就是提出问题 。在所给的案例中,某个出国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或来中国教外语的外教等,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遇到的困难可能是课堂教学时的,比如学生上课都不积极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或者问老师一些可能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也可以是这位老师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无法与当地人沟通或交流(语言障碍 , 文化障碍),无法适应当地人的生活,或不理解当地人做某事时为什么会采取那样的方式,等等 。注意: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要从多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 , 也不只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按条来答 。
(2)分析问题:要求你具体分析一下这位老师或某人遇到这种困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他所采用的文化策略等 。比如,他由于对对方国家文化不了解,对方国家可能很注重“隐私” , 而在我们国家这不被看做是“隐私” 。同时要求你分析出我们的母语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 最主要的是和对方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因此造成了他在文化方面的不适应,以至于教学和生活中都出现了问题或遇到了困难 。关于他所使用的文化策略,主要就是他自身有没有做到尊重当地的文化,有没有试着去融入这种文化,接受这种文化,还是一味的采取排斥策略,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别人的一切都不好 。这就是分析问题了 。
(3)解决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了 。怎么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你自己提出个对策就行了,当然,要根据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常识和应对策略 。比如首先尊重当地文化 , 多和当地人交流 , 努力让自己适应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做到求同存异,等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文化的知识是很灵活的,比如中国人的谦虚、中庸的思想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就知道的,就是稍微总结一下,理顺一下,就能答题了 。关于这个,如果时间还来得及 , 就看一下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看一下中国文化的特点等,很多东西是很细致的,自己要稍加总结 。如果时间不是很充分了 , 就把刘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上的关于“跨文化交际”的那个章节仔细看一下,我觉得应对这道题应该够用了 。
2.答题方法:其实思路清晰了就很好弄了,老师会看你的逻辑分析能力 。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分条论述,千万别想到哪说到哪,写出一大片 , 阅卷老师还得自己去给你找点,这样,老师会很疲劳的,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思维混乱的 。所以说 , 大家答题时我觉得可以按两种方法来写:
第一种: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写 , 一共三条,然后在每条的下边分几个小点,因为发现的问题肯定不止一个,相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会不止一条 。
第二种:按一共出现了几个问题分条,第一条,问题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3–以此类推 。
总结一下,以上两种方法都各有利弊,因为有时不同的问题是由同一个原因产生的,或者需要同一种解决策略 。所以 ,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其中一种 。按以上的问题全部分析完以后,最好再来个综述,大致总结一下,字数不用太多 , 就是有个小结尾 。
最后,要说的是,字数和字迹的问题 。这个案例分析要求是1000字以上的,还有的要求是1500以上,所以 , 大家一定要条理清晰,说明白问题 。字数不能太少 。字迹当然也是越清晰越好,不要求非得漂亮,但最起码要工整 , 让老师能够有心情看下去,然后,老师一高兴 , 多给点分 。
想问什么百度hi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