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吃羊肉由来,徐州"吃伏羊"的习俗是什么?

1、徐州"吃伏羊"的习俗是什么?徐州"吃伏羊"的习俗是在每年入伏第一天,人们习惯从菜市场买回羊肉在家中烹饪食用 。而萧县当地的一些餐馆门面上都会挂出“伏羊节”的条幅,喜欢热闹的人们会从家中走出,聚会在各个大小饭馆吃羊肉,喝羊肉汤 。
羊肉是温性补品,温阳祛寒,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食用 , 比如阳气旺盛内热重、阴虚内热、湿热体质,以及患感冒的人不宜食用羊肉,否则易助热伤阴,动火动血,加重病情 。
扩展资料:
民间自发形成的伏羊节里,羊的吃法也特别多:鲜美香溢的醇汤羊肉,后味纯厚的红烧羊肉,许氏麻辣羊蹄拐、火辣辣的川江羊肉,香脆可口的烧羊排,五味俱丰的烧羊头、羊杂,许堂五香羊肉汤、吉祥三宝、爆羊肉、烤羊肉 , 一羊十吃 。
而萧县民间坊里以城南许堂五香羊头馆为首,仍一如既往地维持着伏羊饮食文化的习俗,打出“萧县伏羊节”的招牌,至今已连续八年 。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伏羊文化
在徐州,无论是羊肉馆厨师还是家庭主妇,都做得一手好羊肉菜肴 , 尤其是专业做羊肉的师傅 , 都各有其独门烹制绝技 , 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传承队伍 。在徐州羊肉馆中大都存在代际师承关系 , 家庭中也有着家族传承现象 , 这些都是该项目主要的传承方式 。经过长期发展 , 羊肉经营也从小吃部向较大规模的羊肉馆转型 。为了更好地传播发展这一地域性项目,徐州市还举办了“徐州市彭祖伏羊节” , 为徐州伏羊食俗的发展起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 , 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至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 。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
徐州"吃伏羊"的习俗是在每年入伏第一天,人们习惯从菜市场买回羊肉在家中烹饪食用 。而萧县当地的一些餐馆门面上都会挂出“伏羊节”的条幅,喜欢热闹的人们会从家中走出,聚会在各个大小饭馆吃羊肉,喝羊肉汤 。
你好,徐州人“吃伏羊”是指入伏第一天开始吃羊肉做的美食!从入伏第一天开始持续一个月!而且,徐州伏羊节现已入选了国家非遗项目“民俗”累

六月六吃羊肉由来,徐州"吃伏羊"的习俗是什么?


2、徐州有个伏羊节 我想了解下伏羊节是怎么来的伏羊节是于每年入伏之季,即初伏之日开始,持续一个月 。按农历的节气推算,“夏至”后第三个庚(一庚九天)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即“末伏” 。在这一个月里 , 徐州的人们集中在各个酒店 , 饭庄以及专门的羊肉馆,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
据历史典籍记载,在宋朝之前,我国宫廷宴席上都是以羊肉为主 。到了元朝,羊肉在宫宴上更是占到了
伏羊节风俗
统帅地位 , 占全部菜肴的三分之二还要多 。从汉字构造看,“示羊”为“祥”、“羊大”为“美”、“鱼羊”为“鲜”、“食(介)羊”为“养”等,无一不启迪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对烹饪美食的研究 。春秋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居功自傲,气死了亲家赵衰之子(孤偃之
伏羊节风俗
婿)想在六月就除掉狐偃,其妻知道后,不忍杀害父亲,偷偷回娘家告知狐偃,另因狐偃在放粮中目睹自己的过失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于是幡然醒悟,决心向女婿认错 。以后每年逢六月六都请女儿女婿回家,蒸新麦面馍,熬羊肉热情款待,相互加深感情 。这一做法在民间广为效仿,成了消仇解怨 , 和谐共处的热烈景象 。还有一句话“六月六接姑姑 , 女婿外孙一大屋”也说明了这种场面 。新麦登场 , 新酒酿成,羊肥味美,便于操办宴席 。所以每年入伏第一天为吃伏羊开始,和六月六日相差不了几天,徐州人吃伏羊历史悠久,地处丘陵地带 , 青山绿水,青草茂盛 。从青草发芽至入伏前,山羊肥壮,鲜嫩可口 , 肥瘦香间 , 膻味极?。由闲熘萏赜械木评苯酚停粢郧嗨狻⑾悴恕⒏髦窒懔吓胫?,其味香醇汁厚不腻 , 汤色美白令人胃口大开 。
春秋时期,晋国宰相狐偃居功自傲,气死了亲家赵衰之子(孤偃之婿)想在六月就除掉狐偃,其妻知道后 , 不忍杀害父亲,偷偷回娘家告知狐偃,另因狐偃在放粮中目睹自己的过失给老百姓造成的灾难,于是幡然醒悟,决心向女婿认错 。以后每年逢六月六都请女儿女婿回家,蒸新麦面馍 , 熬羊肉热情款待 , 相互加深感情 。
2011年徐州“伏羊节”
7月14日(初伏第一天)开幕
8月13日(末伏第一天)闭幕
他们都回答得不错,就是这么个来历,但是今年吃伏羊的人明显减少了,看不到满街的盛况了 。因为吃伏羊的同时,大街上总是充斥着“活羊现杀”的血淋淋场面 , 这是大多数人不能接受的 。即使不吃素的人也不愿看到这悲惨的杀生场面啊 。但伏羊节作为一种吃文化,作为为经济搭台唱戏的一种形式,还存在着 。有识之士已经把汉文化(汉服、汉婚等)融入其中,吃已经不是重点了 。
六月六吃羊肉由来,徐州"吃伏羊"的习俗是什么?


3、有些地方农历六月初六过的节叫什么?它的来历是?“六月六”是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 ,  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汉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 有些布依族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 。
汉族的六月六
一,洗晒节
热在三伏 。夏至节后,恰逢小暑大暑节气,气温升高,有时高达40℃左右,已超过人和动物的体温 。汉代刘熙曰:“暑,煮也,热如煮物也 。”进入数伏 , 以农历六月初六为中心 , 湖南资兴有一句老话叫"六月六 打个泡子 长块肉"意思就是这一天洗晒,让人好处多多,老北京有很多民俗:洗浴、晒物、洗象、晒经、赏荷、看谷秀等 。农历六月初六,民间称为“洗晒节” 。因这时天气已非常闷热,再加上值雨季,气候湿 , 万物极易霉腐损坏 。所以在这一天从皇宫到民间,从城镇到农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习俗 。当年一般百姓家没有洗浴设备,但人们也很讲清洁卫生,习惯在每个节日或节气时 , 都要进行沐浴洁身,信佛者尤其要以洁净之躯去焚香拜佛以示虔诚 。
二,洗象日
在元明清时期 , 农历六月六还是法定的“洗象日” 。那时皇帝在朝会、祭祀或出巡时,为显示威严,要摆出一支由车马象、鼓乐幡伞组成的庞大仪仗队,每有盛大庆典 , 大象是不可缺少的成员 。象房当时就设在宣武门内西侧城墙根一带,据说旧址即现在的宣武门新华社大院处,至今留有”象来街”、”象房胡同”的美名 。明清时期 , 六月初六初伏之时,都要举行洗象仪式 。在这一天,象房的象奴和驯象师打着旗敲着鼓,引着大象出宣武门 , 到城南墙根的护城河中让象洗澡 。这天在洗象处附近还要搭棚张彩,有监官负责监洗,为了观看洗象活动,有钱的人家会提早占据附近酒肆茶楼的好位置,以一饱眼福 。大象对那时的百姓来讲 , 终究是稀罕之物 。观象时,大象戏水之声,观者的惊讶赞叹之声以及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欢声笑语连成一片 。
三,晾经节
每当六月六,如果恰逢晴天,皇宫内的全部銮驾都要陈列出来暴晒,皇史、宫内的档案、实录、御制文集等,也要摆在庭院中通风晾晒 。当年这一天也有“晾经节”之称,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的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经书潮湿、虫蛀鼠咬 。
四,虫王节
从六月初六起 , 街市上的中药铺和一些寺庙开始施舍冰水、绿豆汤和用中药制作成的暑汤 。主妇们也在这一天开始自制大酱 。每到六月六 , 当天的饭食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饼等 。吃素食之俗除有清淡之意,是否还有深意,现在不得而知 。“六月六,看谷秀” 。农历六月已异常炎热,庄稼长势正旺,已是吐须秀麦穗之时 , 农家要观察长势,以卜丰欠 。六月六农民还称为“虫王节''
五,回娘家节
六月六,晋南地区称为“回娘家节” 。传说春秋战国时,晋卿狐偃骄傲自大,气死亲家赵衰 。一年晋国遭灾,狐偃外出放粮,说好六月初六日回家过寿 。女婿决定乘狐偃祝寿之机 , 刺杀丈人,以报父仇 。女儿探知此事,赶回娘家报了信 。狐偃放粮归来 , 看到了民间疾苦,后悔未听亲家忠告,痛恨自己作错事情 。不但不怪罪女婿,还当众承认了自己以前的错误 。后每于六月初六日,狐偃必将女儿、女婿接回家中团聚 。传到民间百姓效仿、相沿成俗 。一些地方,六月六 , 出嫁的老少姑娘也要回娘家歇夏 。“六月六,请姑姑”,人称“姑姑节”,看来与这个传说也有一定的联系 。
六,天贶节
六月六还被称作“天贶节”(贶,kuài,赐赠的意思),起源于宋真宗赵恒 。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 , 遂定是日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天贶节的民俗活动,虽然已渐渐被人们遗忘 , 但有些地方还有残余 。江苏的不少地方,在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粉搀和糖油制成的炒面,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的说法 。”看来,这炒面与这“糕屑”应该是一个意思 。
七,禾苗节
“禾苗节”,这天正好是在农历的六月初六,湖南桂东人亦叫“六月六” 。
“六月六日晒衣物,不怕虫咬不怕蛀”,“六月六 , 吃鸭子”,“六月初六,吃鸡吃肉” , “六月六,狗洗浴”……各地过“六月六”节的民谚很多,庆祝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 但桂东把六月六作为 “禾苗节”这种别有特色的民俗却鲜为人知 。
《中华长江文化大系》中有记载,“世界上的每个民族都存在植物崇拜,中国各民族历史悠久,当然更不会例外 。作为一个农业国的农业民族,长江流域的各族人民都对稻谷十分崇拜 , 形成了与稻谷相关的节日,如禾苗节……”
农历六月初六天贶节
旧时皇宫里便要晒龙袍,而民间则有晒书的习俗 。相传当年唐玄奘经书落水的那一天,恰好是农历六月初六 。后来宋真宗赵恒声称老天爷在这一天赐他一部天书,就钦定六月初六为天贶节 , “贶” 字就意为天赐 。
在民间又把这一天称作晒书节 。相传清代时的一个六月初六,大才子朱彝尊,据说曾躺在官道旁光着肚皮酣睡,恰巧被微服私访的康熙撞上,问其为何如此 , 朱彝尊答到,是在晒晒他肚子里的学问 。康熙甚奇其才,后来便招他为官,主修了二十四史中的《明史》 。
六月初六习俗
而这一传说,在民间成了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 。所以就有了 , 六月初六晒衣晒书晒肚皮的说法 。在江南民间,天贶节又是“晒霉的节日”,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红绿”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 。
旧时江南人家,刚刚经历了梅雨季节,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霉,便会趁着久别的阳光取出来晒一晒,可免霉烂 。农家还要晒各种食物或储存的粮食,以防霉变 。所以,晒霉是从前江南一带,特有的市井生活风貌 。
1、农历六月初六,在汉族民间被称为天贶节、翻经节、姑姑节 。
天贶意为赐赠 , 天贶节起源于宋真宗赵恒 。某年的六月六日,他声称上天赐给他天书 , 遂定是天为天贶节,还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贶殿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关于“六月六”还有很多的传说,“六月六 , 请姑姑”是流传很广的一个 。
2、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 , 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 。因此寺院藏经也在这一天翻检曝晒 。
伏羊节是于每年入伏之季(六月六) , 即初伏之日开始,持续一个月 。按农历的节气推算,“夏至”后第三个庚(一庚九天)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三伏”,即“末伏” 。
在这一个月里,徐州的人们集中在各个酒店,饭庄以及专门的羊肉馆,烧烤摊 , 吃羊肉,喝羊肉汤,故曰吃伏羊 。
什么是圣诞节?以及它的来历是怎样的?
六月六吃羊肉由来,徐州"吃伏羊"的习俗是什么?


4、六月六吃伏羊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在三伏天吃羊 。
每年的6月6号,这大概就是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啦 。在这天,人们认为吃一些温热补的东西,可以以毒攻毒,可以排毒去湿 。吃伏羊也就是在三伏天吃羊的意思,可以吃羊肉,喝羊汤 。羊肉是温热的东西,吃了身体会比较燥热 。
农历六月初六属于三伏天,三伏天品食羊肉俗称“伏羊”,我国鲁西南、苏北、皖北、豫东等地区的人们认为此法能“以热治热、发汗排毒”,长久以来流传着“夏天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大暑吃羊肉,冬天不用穿绒衫”的说法 。所以就有了六月六吃羊肉喝羊汤的习俗 。羊肉属辛热,在酷暑时吃之,可以把身体极寒之气驱除 , 祛风驱寒,尤其对风湿类疾病有益处 。
六月六吃羊肉由来,徐州"吃伏羊"的习俗是什么?


5、安稳伏羊节的来历,有什么历史文化典古文?和意义安稳伏羊节,是于每年传统农历初伏之日开始 , 至末伏结束,持续一个月 。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美食节日之一 。
伏天食用羊肉,暗合“天人合一”的质朴养生理念,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吃伏羊享健康”之说 , 在伏天吃羊肉对身体是以热制热,排汗排毒,将冬春之毒、湿气驱除 , 是以食为疗的大创举 。
受伏羊文化的影响,中国的上海、江苏、山东、安徽、宁夏、湖北、浙江等地也都有过伏羊节的习俗 。品味两汉文化、尧舜文化,纪念彭祖、狐偃,踏青郊游是伏羊节的基本主题 。
节日历史
一、起源源流
1、羊肉
三伏天品食羊肉在徐淮地区有着悠久历史,俗称伏羊
肉 , 历史传说最早可追溯到尧舜时期 。宋朝之前,宫廷宴席上大都以羊肉为主 。元代,羊肉在宫宴上更是居于统领地位 , 占了全部菜肴的三分之二还多 。从汉字构造看,“示羊”为“祥”、“羊大”为“美”、“鱼羊”为“鲜”、“食(介)羊”为“养”等,无一不隐喻着人们对羊肉菜肴的追求和对美食烹饪的感悟 。
2、渊源
在徐淮一带 , 以羊肉名闻遐迩的,当数萧县,萧县连同徐州地区人们,向有伏天吃伏羊的习俗 。每年入伏第一天,人们习惯从菜市场买回羊肉在家中烹饪食用 。由于萧县古属徐州辖县,两地民间交往频繁,萧县有许多在徐州开的饭店 , 也是后来节日能够迅速在徐州展开,并传播的原因 。萧县羊肉享有盛名已达300余年 。萧县羊肉饭店有5000余家,饭店选用的多为3至6个月的获得国家地理标志的萧县白山羊,肉质鲜嫩异常 。萧县传统名菜也多以羊肉为主,有“无羊不成席”之说 。
二、发展历史
2000年 , 夏季 , 萧县城南许堂五香羊头馆第一次打出民间“伏羊文化节”的招牌 。
2001年,伏羊节在由民间自发组织开展 。萧县厨师在萧县周围城市淮北、徐州开设的饭店,于第二年自发举办伏羊节 。
2002年7月11日,正式命名为伏羊节 。
2004年 , 由徐州市烹饪协会正式牵头组织举办 。
2005年起 , 由徐州市人民政府主办,采取市场化模式运作 。
2007年,辽宁义县举办伏羊节 。
2008年 , 上海首次举办伏羊节 。2008年,伏羊节获“中国优秀节庆品牌”称号 。
2010年,南京首次举办“伏羊节”,历史上南京入伏天进补羊肉汤,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卖“伏羊汤”的店 。
2011年7月14日,伏羊节开幕式在沛县、萧县等地举行,以“汉皇故里、伏羊欢歌”为主题,开幕式期间演出了大合唱《大风歌》、舞蹈《伏羊佳节欢迎您》等精彩节目 。
2012年7月18日上午 , 伏羊节在徐州汉城开幕 。本届伏羊节以“伏羊福羊和谐安康”为主题,活动于7月28日落幕 。
2013年,伏羊节在沛县、萧县、庄行开幕,主题是吉羊如意,持续到7月19号 。开幕式上 , 有文艺演出和斗羊表演 。
2014年,伏羊节于7月18日开幕,延续至8月17日 。开幕式在邳州、沛县、萧县、上海庄行举行 。武汉在餐馆举办首次伏羊节 。
2015年7月11日,伏羊节在萧县、沛县、上海、徐州举行开幕式,持续至8月17日 。伏羊节的主题为“伏羊那么香,我想去尝尝” 。萧县主会场举办千人吃伏羊品鉴会,现场撑起直径3米大锅,可以同时满足2000人就餐 。
2016年,伏羊节将于7月15日至31日举行 , 主会场设在徐州,在贾汪区、沛县、丰县、常州市、安徽萧县、浙江长兴等六地设置分会场 。
三、设定日期
伏羊节设定日期是每年传统农历初伏之日开始,经过中伏 , 至末伏结束,连续一个月 。按中国的日历法来说,初伏从夏至日后第三个庚日始之日开始 , 是真正暑天的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 。
风俗习惯
一、饮食
伏羊美食节期间,伏羊节举办地各大宾馆、饭店、羊肉馆都推出系列“伏羊菜系”接受市民的品评 。
伏羊节特色美食
肉食 :全羊宴、羊肉汤、烤全羊、烧全羊、羊肉串、羊肉火锅、地锅羊肉、清汤羊头、风味卤羊头、羊三宝、手抓羊肉、香酥羊排、精品羊杂、红烧羊腿、羊肉煎包、羊排[4]
面食:烙馍、面条、壮馍
水果:葡萄
饮品:冷饮、冰棍、冰镇啤酒
二、活动
伏羊美食节期间上海、徐州、萧县等地举办伏羊节开幕式,每天上演地方戏曲 , 表演舞蹈、武术、民俗,展出布艺、面塑、剪纸和花鸟奇石展出等 。
三、徐州
徐州伏羊节期间,安排了伏羊美食展销、关爱环卫工公益活动、彭祖养生文化论坛、魅力徐州旅游等活动
四、萧县
萧县伏羊节期间,举行书画展、美食品尝相,纪念萧叔、闵子、刘邦,文艺汇演等活动 。游览圣泉寺、皇藏峪等景点 。
五、上海
上海伏羊节期间 , 举办纪念狐偃,农家乐踏青活动 。品羊肉喝烧酒,采摘庄行蜜梨 。
文化
一、文籍
羊,作为最早被人类成功驯养的家畜种类之一,人的贡献在衣食住行乃至祭祀方面都有着突出体现,而最重要的应属饮食方面 。食羊的传统古来已有,先民们很早就捕猎野羊为食物,羊被驯养为家畜之后,更是为人们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 。《周礼天官》中有记载:“春行羔豚,膳膏香”;《礼记月令》也记有:“仲春之月”,“食麦与羊”;“医食同源”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先人们在用羊来满足口腹之需的同时,也不断发掘出了羊肉的药用功效 。东汉名医张仲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记有“当归羊肉生姜汤”能治疗血虚寒疝等疾?。幻鞔睦钍闭湓凇侗静莞倌俊分谐啤把蛉飧嗜任薅?。食之肥软益人 , 治疗筋骨急强 , 虚劳益气” 。羊肉的祛风驱寒功效看似与三伏天的暑热格格不入 , 实际上夏日候湿热,人们食欲减退,体内积热,在这样的时候吃上一碗香辣美味的羊肉,不仅使人胃口大开增强食欲,同时也能促人发汗,以热制热,驱散体内湿毒,补虚健体,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高温天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伏羊节”食羊,既是对羊肉本身鲜美味道的追求,同时也是对羊肉药用功效的充分利用 。
二、谚语
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馍馍羊肉汤” 。夏收农忙初过,乡村以吃新麦馍馍、喝美味羊肉汤的形式来欢庆夏季丰收,祈求秋季风调雨顺,在这喜庆日子,特地把闺女和外孙接回家,共享娘家亲情 。
【六月六吃羊肉由来,徐州"吃伏羊"的习俗是什么?】三、彭祖
徐州古称彭城,因彭祖建立大彭氏国而得名,彭祖因为善于调制味道鲜美的雉羹(啥汤),献给帝尧食用,被帝尧封于大彭 。中国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楚辞·天问》中写道:“彭铿斟雉,帝何飨?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这艺术地反映了彭祖在推动我国饮食文化进步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汉代楚辞专 家王逸注曰:“彭铿,彭祖也 。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尧,帝尧美而飨食之也” 。宋代洪兴祖补注曰:“彭祖姓钱名铿,帝颛顼玄孙,善养气, 能调鼎,进雉羹于尧,封于彭城” 。彭铿是彭部族的始祖,以后子孙繁衍,主要是他的“雉羹之道”可祖,便尊称他为彭祖,他的后裔就叫彭祖氏 。
四、汉文化
虽然中国人食羊传统悠久,但在三伏天大碗吃羊肉喝羊汤,并将这一习俗其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却只有在徐州得以实现,这与徐州的地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徐州无论从地理位置上还是气候环境上,都体现出鲜明的南北交界地带特色,其风俗传统和文化氛围也呈现出受南北各地共同影响、兼收并蓄的特点 。以饮食文化为例,齐鲁菜系的红烧类与酱类菜点的风味、川菜的麻辣鲜香,在徐州饮食上都有所体现 。总体来说,徐州菜五味俱全,以咸鲜为主 。因此羊对徐州人来说,是地地道道的美味佳肴,人们通常在烹饪羊肉时极力除去的膻味,在徐州人看来正是“鲜”的体现 。当地人用大锅清水熬制羊肉羊汤,只在最后加几味简单佐料,辣椒放足便可大快朵颐 。这样烹制出的膳食虽不精致,但鲜香味浓,经济实惠,吃起来十分过瘾 。淳朴的民风和豪爽不拘小节的个性使得当地人能够适应并喜欢吃伏羊 , 将在炎炎夏日大口吃肉大碗喝汤的习俗一直保存了下来 。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徐州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 。几千年前,注重饮食和养生的彭祖便推崇羊肉;后又有沛县汉高祖刘邦喜吃羊肉,据《史记》中记载刘邦年轻时曾杀羊设酒宴客 。另外徐州是汉代画像石出土最多的地区之一,在铜山县汉王镇出土的一块《庖厨图》上便画有庖厨用羊肉烹制食物的图景 。徐州的伏羊节,从一方面来说是对当地祖先饮食传统的一种顺理成章的继承 , 从另一方面来说也表达了一种对先人的怀念和对汉风古韵的向往 , 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和对民族感情的承载 。
影响
伏羊节起源于古徐州辖县萧县 , 兴盛于徐州,流行于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山东南部、上海庄行、湖北、河南东部等地区 。是夏日伏天一次美食盛会 。持续一个月的伏羊节,影响愈来愈广,各地民众越来越接受“冬病夏治,以毒攻毒”的饮食观 。
伏羊节是在具有彭祖文化内涵的徐州民间食俗的基础上总结创制的节庆 。彭祖时代,徐州地区普遍有食羊之习俗,彭祖创造的“羊方藏鱼”正是那个时代羊菜烹饪技艺的升华 。
据史典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越国宰相范鑫曾到今鲁南一带隐居,见鲁南一带草肥水美 , 便在此地养羊致富 。恩泽百姓 。在末朝之前 , 羊肉都是我国宫廷宴席上的主角 。到了元朝 , 北方游牧部落的契丹人统一了中国 。
《黄帝内经·素问》也说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可见伏天食羊可以使阴阳平衡、寒热互补,有益气补虚、强身健体之功效 。
在苏北地区大伏天吃羊肉,是一个老传统,有点反季节的味道 。近年来这个一地的老传统与沪郊农家旅游结合起来,形成了固定的“伏羊节” 。每年小暑起,上海庄行镇都会举行伏羊节 。
据说三伏天吃羊肉有祛湿,强身健体的作用 , 每年都有很多人去的 。而且每年那里都有蜜梨节 , 吃完羊肉,买点特产上海蜜梨回家,生津止渴润肺,对身体大大的好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