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支子至亥的意思( 二 )





“辰”代表一年当中的季春之月,节气为清明、谷雨,辰正即为谷雨日;辰亦代表一日当中的“食时”之时,时间在7~9时之间,是古人吃早饭的时间,辰正即为8时整 。《说文》曰:“辰,震也 。三月,阳气动,靁(雷)电振,民农时也 。物皆生,从乙、匕,象芒达;厂,声也 。辰,房星,天时也 。从二,二,古文“上”字 。”笔者认为,“辰”当从衣而破,虫在内也,乃为虫蜕皮象 。虫蜕一次皮就会更长大些,引申指膨胀、扩张、壮大的意思 。季春之月,正是万物壮大之时;食时,正是吃早饭时间,吃了饭肚子就会膨胀,故用“辰”来代表季春之月和食时 。

十二支子至亥的意思




“巳”代表一年当中的孟夏之月,节气为立夏、小满,巳初即为立夏日,巳正即为小满日;巳亦代表一日当中的“隅正”之时,时间在9~11时之间,巳正即为10时整 。《说文》曰:“巳,巳也 。四月,阳气巳出,阴气巳藏,万物见 。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 。”笔者认为,“巳”并非指蛇,而是指蚯蚓 。《礼记·月令》云:“是月(季春之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 。”又云:“(孟夏之月)蝼蛄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春天万物出达,于季春之月则尽达,无有内者,然迟出者莫若蚯蚓,蚯蚓是在孟夏之月才出,故以“巳”代表孟夏之月 。
十二支子至亥的意思




“午”代表一年当中的仲夏之月,节气为芒种、夏至,午正即为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高度角达到极大;午亦代表一日当中的“日中”之时,时间在11~13时之间,午正即为12时整,日影达到一天当中最短 。《说文》:“午,啎也 。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 。”笔者认为,“午”是指示字,从干而指示其顶 。“干”就是测日影的木杆,指示其顶表示太阳照到其顶,太阳高度角达到当日最大值,日影达到当日最短时 。那么为什么不指示杆顶正中而是偏向左呢?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北半球,太阳准是偏于南方,从来没有直射过头顶正中 。“午”的本义就是指太阳升到头顶最高处,日影达到一天中最短的时候 。
十二支子至亥的意思




“未”代表一年当中的季夏之月,节气为小暑、大暑,未正即为大暑日;未亦代表一日当中的“日昃”之时,时间在13~15时之间,未正即为14时整 。本、未、末三字皆为指示字,木为树,本指示树根,末指示树梢,未指示树中,故“未”有树中荫凉处之义 。日昃之时,太阳偏西,阳光虽毒,阴生其中矣,故言昧 。季夏之月,处夏秋之间,在四季之中,五行属土,物始育子实,虽不成熟,尝之有滋味也,故言味 。“未”在树中有阴凉,表示阴气始生,故很能代表季夏之月和日昃之时 。
十二支子至亥的意思




“申”代表一年当中的孟秋之月,节气为立秋、处暑,申初为立秋日,申正即为处暑日;申亦代表一日当中的“晡时”之时,时间在15~17时之间,申正即为16时整 。立秋之後还有一伏,天气毅然炎热,立秋後的伏天是夏季的自然延伸,故申者,伸也 。孟秋之月,在一年四季之中,五行属土,北斗斗柄指向西南,于卦位为坤,故申者,坤也 。《说卦传》曰:“坤,地也,万物皆致养焉 。”孟秋之月,正是万物哺育後代的时候,晡时也正是人们吃晚饭的时间,养在其中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