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四月天是指几月

四月还可以称为孟夏、槐月、槐序、麦候、梅月、阴月、建巳......
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时间都有着一定的关注 。早在甲骨文时代,就已经有了反映时间的文字,不少古代典籍(包括甲骨文、钟鼎铭文等)对农历月份有记载 。古代先民们根据昼夜的交替、星斗位置的变动以及自然界动植物的特征来感受时间 。

最美四月天是指几月


1、先民们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然后随着对时间认识的细化,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后来将农历的十二个月中的相应月份按照大小顺序 “孟”、“仲”、“季”排序给每个季度排列起来:将春季分为孟春(正月)、仲春(二月)、季春(三月),将夏季分为孟夏(四月)、仲夏(五月)、季夏(六月),将秋季分为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季秋(九月),将冬季分为孟冬(十月)、仲冬(十一月)、季冬(十二月) 。
2、人们还根据自然界植物的形貌特征、人和动物的行为反应、日月的交替以及阴阳概念等等对月份创造另外的称谓 。如一月柳树抽芽,由此将一月称为柳月;二月杏花开放,自然界不少花争相斗艳,由此将二月称为杏月、花月;三月桃树和梧桐树开花,桑蚕养殖季节也是在这个时候,由此将三月称为桃月、桐月、蚕月;四月槐树枝叶茂盛,开放着白色的花,由此将四月称为槐月;五月石榴花盛开,民间有在门窗上挂菖蒲的风俗习惯,由此将五月称为榴月、蒲月;六月天气炎热,池塘荷叶繁茂,荷花满池,由此将六月称为伏月、荷月;七月兰花清香四溢,气候逐渐转凉,由此将七月称为兰月、凉月;八月桂花香四溢,由此将八月称为桂月;九月菊花开放,气候转凉,由此将月称为菊月、凉秋等等 。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敏锐地发现了每个月自然界中植物的特征,并将植物的特征作为月份的象征 。如一月别称柳月、梅月,二月别称杏月、花月、花朝,三月别称桃月、桃浪,四月别称槐月、槐序、麦候、梅月,五月别称榴月、蒲月,六月别称荷月,七月别称兰月,八月别称桂月,九月别称菊月,十月别称芙月,十一月别称葭月等等 。
最美四月天是指几月


3、阴阳学说是古代先民创造的哲学思想,尽管只是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但是在汉族的气象学、天文学等学说方面都起过重要的影响 。在对月份的认识方面,先民根据相应时间段有关事物的阴阳特征,给予该月份相应的别称 。如“阴月”为四月的别称,《西京杂记》卷五中提到“四月,阳虽用事,而阳不独存;此月纯阳,疑於无阴,故亦谓之“阴月”;“且月”为六月的别称,《尔雅释天》说:“六月为且”,六月阴气逐渐出现,这时的阴气畏阳,犹豫不进;“相月”为七月的别称,“相”即为引导的意思,阴气逐渐增强,于是引导而上;“壮月”为八月的别称,“壮”即“大”的意思,八月份阴气很强;“玄月”为九月的别称,“玄”即“黑色”,九月份阴气侵寒,万物颜色为黑色;“阳月”为十月的别称,因为是“纯阴用事”,而没有阳,于是称十月为“阳月”等等 。
4、天干地支法是古代对天象进行观测而得出的排序方法,即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进行组配,构成六十个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单位 。十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不仅用来纪日、纪年,还可以用来纪月 。古代历法中曾经有过“三建”之说,夏代为一月,被称为“建寅” 。“寅月”即为一月的别称,然后随着月份的推移,依据十二地支的先后顺序,给月份一个别称:二月为建卯,三月为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