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也被称为什么

中华也被称为什么【中华也被称为什么】

中华也被称为什么


1、中华在古时候被称为华夏、神州、九州,我们中国人又被称为:华夏儿女、汉人、唐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
2、华夏一词由周王朝创造 。最初指代周王朝 。现被用作中国和汉族的古称 。在商朝末期,周人联合流亡的夏人,炎帝系统的姜姓诸族(其代表为姜太公),以及迁徙到南方的楚人等起兵 。进而推翻商朝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周人自称为“有夏”(见《尚书》),也称是黄帝的后裔,所以也自称“华”“夏” 。后又将周王朝分封出去的诸侯国称作“诸夏”或“诸华” 。并以原商朝统治中心地区称为东夏(非诸夏) 。经过夏商周三代的民族融合,华夏族正式形成 。中国人多为以上后代,故以华夏儿女自称 。
3、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 。“炎”指炎帝,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内) 。“黄”指黄帝,以姬水(今陕西武功漆水河)成 。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 。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的部落的首领 。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 。
4、龙的传人是中国人的自称 。龙的形成记录了古代民族发展的聚合过程,起着维系和向心的作用 。龙文化已成为东方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人常引以为豪 。龙的形成记录了古代民族发展的聚合过程,而且牢牢地铭刻在中国人的头脑之中,我们常以龙的传人引以自豪 。世界上原本没有龙,在远古图腾时代最早的传说是女娲氏和伏羲氏为人类祖先,而他们都是人头蛇身 。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关近代史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来解答 。
首先要理清的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话并不是慈禧太后所说,而是出自1901年2月14日清王朝上谕中的一句话,这道上谕则是以光绪帝的名义发出 。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出现的背景
内容中包含了“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一句的1901年2月14日清廷上谕,其出现的背景直接和当时的内外形势相关 。
1900年,中国北方发生声势浩大的排外义和团运动,进而引发了8月间列强组成联军入侵中国的庚子国变 。随后,联军相继攻占了天津、北京等重要城市,清王朝无力抵御,乃至慈禧太后、光绪皇帝等被迫“西狩”躲避 。
至1900年末,列强向清政府透露了可以议和的信息,并提交了12条议和草案 。据此,清政府开始与列强接触议和,由于草案中尚没有直接列明诸如赔款数字等具体条件,清政府即开始与列强接触,希望赔款要求不要过高 。1901年2月,清政府原则上接收了列强提出的12条议和大纲,接下来就要和列强详细讨论、订立具体的细节条款,而“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上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 。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解读
如果仅仅只是看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一句,确实容易让人产生清政府求和卖国无底线的印象 。但如果了解了上面2月14日上谕的出现背景后,这句话的理解就并不能这么简单做出,而如果看了2月14日上谕的完整内容后,就更会发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并不是我们传统理解的那样的意思 。
如上所述,2月14日的上谕,是清政府要求参与议和、交涉人员在与列强讨论议和细节条款时,尽量设法减少赔款损失的背景下而产生 。而上谕中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实际上的意思是指考量中国的国力,以尽量少的损失去“结与国之欢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