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耍”起聪明来,也许颠覆你的想象( 二 )


当我们用触屏对僧帽猴进行测试时 , 我们注意到 , 它们会随意点按各种图像 , 但当第一张面孔出现时 , 它们吓坏了 。 它们抱紧自己 , 哀哀呜咽 , 不愿去触碰那幅肖像 。 莫非将手放到脸上会触犯某种社会禁忌 , 因此它们对这幅面孔比对其他图片更为尊重?当它们从这段犹豫期中恢复过来之后 , 我们给它们看了一些它们同伴和一些陌生猴子的肖像 。 对于没有经验的人类来说 , 所有这些肖像看上去都差不多 , 因为肖像里的猴子都是同一物种 。 但猴子们很轻松地把这些肖像区分开了 。 它们轻轻点击屏幕以告知哪些猴子是它们认识的 , 哪些是陌生的 。 我们人类认为自己有面部识别能力是理所当然的 , 但这些猴子必须将像素组成的二维图形和真实世界中一个活生生的个体联系起来 , 而它们做到了 。 科学界总结说 , 面部识别是灵长动物特化的认知技能 。 但在这一结论的不久之后 , 第一圈认知的涟漪便到来了:人们发现 , 乌鸦、绵羊 , 甚至胡蜂都有着面部识别能力 。
面孔对于乌鸦来说意味着什么尚不可知 。 在乌鸦的自然生活中 , 它们有非常多种分辨彼此的方式 , 比如叫声、飞行方式、体型大小 , 等等 。 因此 , 面孔并不一定是它们用来辨别不同个体的途径 。 但乌鸦的眼睛极尖 , 因此 , 它们很有可能注意到辨认人类最容易的方式是通过面孔 。 洛伦茨记载过乌鸦对特定的人进行骚扰 , 并且对乌鸦记仇的本领深信不疑 。 于是每当他要抓住他的寒鸦并把它们拴住时 , 他都会用特殊服装把自己伪装起来(寒鸦和乌鸦同属鸦科 。 这个科的鸟类很聪明 , 还包括松鸦、喜鹊和渡鸦) 。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野生动物生物学家约翰·马兹卢夫(John Marzluff)抓捕过许多乌鸦 , 因此这些鸟儿对他毫无尊重 。 每当他在周围转悠的时候 , 这些鸟儿就会对他尖叫并“空投”鸟粪 , 正应了它们的“谋杀”之名译者注:在英语中 , 一群乌鸦亦称为“a murder of crows” , 直译便是“乌鸦的谋杀” 。
“我们不知道它们是如何在四万多个像两条腿的蚂蚁一样在光秃秃的小径上匆匆奔走的人中选中我们的 。 但它们能够将我们分辨出来 。 并且 , 附近的乌鸦在发出一声在我们听来充满厌恶的叫声后便溜掉了 。 但这些乌鸦却不同 , 它们大摇大摆地走在我们的学生和同事中间——这些人从未抓捕、测量、拴住 , 或者以其他方式羞辱过它们 。 ”
马兹卢夫准备对乌鸦的面部识别能力进行测试 。 他用的工具是橡胶面具 , 类似于我们万圣节时候戴的那种 。 毕竟 , 乌鸦也可能是通过体形、头发或者衣着来辨认特定的人的 。 但通过面具 , 你就可以把一个人的“脸”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 从而分离出面孔的特定作用 。 马兹卢夫的“愤怒的小鸟”实验包括戴着某张面具抓捕乌鸦 , 然后让同事戴着这张面具或者戴着另一张没参与抓捕的对照面具走来走去 。 乌鸦们很容易就记住了抓捕者的面具 , 并显然不喜欢这个面具 。 有趣的是 , 我们所用的对照面具是副总统迪克·切尼(Dick Cheney)的面孔 , 它在校园里的学生中引起了比在乌鸦中强烈得多的负面反应 。 不仅从未被抓捕过的鸟儿能够辨认出“捕猎者”面具 , 而且几年以后它们还会骚扰戴这个面具的人 。 它们肯定注意到了同伴的憎恶反应 , 并因此导致了对于特定人类成员极大的不信任 。 正如马兹卢夫解释的:“几乎没有老鹰友好地对待乌鸦 , 但对于人类 , 乌鸦则必须按照个体将我们归类 。 而它们显然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