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 , 人类对鸟类系统发育关系的了解比其他任何脊椎动物都少 。
自1861年第一块始祖鸟化石报道以后 , 鸟类的起源更成为科学家们感兴趣的课题 。 早期鸟类祖先自恐龙演化形成后 , 经历了快速的物种大爆发 , 形成了现今鸟类的物种格局 。 100多年来 , 科学家们对现生鸟类物种的分化过程和物种关系树提出了众多猜想 , 然而答案仍莫衷一是 。
近十年前 , 随着一项覆盖现生约10500种鸟类的万种鸟基因组学计划启动和研究的深入 , 科学家有望构建起所有鸟类的基因组图谱 , 解析鸟类演化的历程 。
11月12日 , 《自然》杂志以封面论文形式 , 同期发表了两篇文章 , 报道了该计划第二阶段的研究结果 , 为深入了解基因组多样性演化奥秘提供了契机 。
推断系统发育关系和鸟类物种多样化遗传机制
“鸟纲是四足类动物中分化程度最高、物种最为丰富的一类脊椎动物 , 目前已知约10500种鸟类物种 , 广泛分布于地球各种生境 , 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及维持机制的重要物种类群 。 ”论文第一作者冯少鸿博士向科技日报采访人员介绍 。
万种鸟基因组计划旨在从全基因组水平构建鸟类的生命之树 , 解析鸟类辐射性演化的分子动力 , 解码动物遗传变异和性状差异之间的联系 , 揭示分子演化和生物地理学及物种多样性格局之间的关系 , 评估环境气候及人类活动对物种演化过程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 并且揭示整个鸟纲物种的种群变化历史 。 目前 , 有超过200位来自全球的科学家参与到这项宏大的计划中 。
计划第一阶段在“目”级别 , 由深圳国家基因库联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美国杜克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机构合作 , 组成国际鸟类基因组联盟共同完成 , 首批成果共有28篇文章 。 2014年12月12日 , 《科学》期刊以专刊形式发表了8篇成果;此后 , 《现代生物学》《自然·通讯》《基因组生物学》等著名国际期刊也相继发表了多项进展 。
目前 , 基于第二阶段“科”级别的363种鸟类基因组数据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捷及其团队联合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哥本哈根大学等 , 围绕系统发育关系的推断和鸟类物种多样化格局背后的遗传机制等多个核心科学问题开展一系列科研攻关 。
此次《自然》发表的研究工作 , 是该计划第二阶段“科”级别的最新研究成果 。 “研究团队发表了363种鸟类基因组数据 , 同时通过这一数据建立了无参考序列下多基因组比对和分析的新方法 , 并基于这一新方法阐明高密度物种取样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性 。 ”冯少鸿说 。
特异基因可能与物种特异性状的起源和演化有关
科研团队从现存鸟类的科阶元中 , 选取一个代表性鸟类物种 , 共计获得363只鸟类的全基因组数据 , 覆盖92%的科阶元 , 其中267个物种的基因组数据为首次发布 。
由于项目的特殊性 , 以及目前众多鸟类已成为珍稀、濒危物种 , 测序所需的样品是个大问题 。
“项目所需样品主要来源于全球多个博物馆保存的鸟类组织样品 。 其中美国史密森博物馆、丹麦自然博物馆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自然博物馆贡献了大部分样品 。 ”冯少鸿介绍 , 正因为有丰富的样品 , 才使得研究团队能够对一些稀有和濒危鸟类物种展开基因组测序 , 这也为物种保育提供重要的基因组资源 。
推荐阅读
- 千年“基因历史”揭示酿酒葡萄遗传起源
- 男同胞松口气:Y染色体“力挺到底”
- 七十三万多对碱基!迄今最大噬菌体“现身”
- 动物“耍”起聪明来,也许颠覆你的想象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意思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怎么解释
- 导电墨水技术为美国国家队冬奥“保暖”
-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为何会火?原来如此,看完抱紧好友的大腿!
- 科学家将赴南极寻找“净化剂” 以去除有害气体
- 上阕和阙区别常用哪,阕和阙区别是什么
- 教室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