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DNA研究,解码文明起源


古DNA研究,解码文明起源



【现象】中国何时开始有南方人和北方人之分?古人类的迁徙与扩散对今人产生了哪些影响?借助古DNA研究 , 答案逐渐浮出水面 。 不久前 , 我国科学家成功获取南北方各地遗址的26个个体基因组 , 并对其进行测序 。 结果显示 , 中国南北方古人群早在9500年前已经分化 , 但无论来自南方还是北方 , 今人都同时混合有古南方人群和古北方人群的成分 , 其中 , 古北方人群成分显示出更多影响 。 这项研究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对人类演化史的认知 。
从古至今 , 人类对早期文明的探索从未停止 。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些疑问 , 既是每个人生而有之的文化自觉 , 也是值得不懈探索的科学命题 。 2001年起 , 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推进 , 中华文明起源研究迈入新阶段 。 这一过程中 , 古DNA研究为破解文明密码打开了新窗口 。
古DNA作为古代生物遗存留下的关键“语言” , 对重新认识古人类、动植物以及微生物具有重要价值 。 上世纪80年代 , 国外科学家开启了该领域专业研究进程 。 此后 , 随着古DNA提取及测序技术不断完善 , 古DNA研究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 其中 , 对古人类基因组的解析陆续取得突破 , 为人类寻根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 例如 , 2010年 , 科学家在对一段指骨化石进行DNA测序时 , 发现了早已灭绝的古人类丹尼索瓦人 , 随后有研究表明其基因传递给了部分现代人 。 这一成果再次刷新了学界对史前人类基因交流情况的认知 。
古DNA技术仿佛一把钥匙 , 开启了窥探早期文明的大门 。 然而 , 想要完美提取所需样本的DNA并不容易 。 古代样本材料数量少、完整性差 , 其中含有的DNA分子由于存在时间久远等客观因素 , 极易发生降解、损坏和污染 。 古DNA研究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 , 每项激动人心的成果背后 , 都离不开科研人员常年积累的经验和创新技术的智慧 。
【古DNA研究,解码文明起源】前沿科技在分子生物学、考古学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表明 ,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互补、深度融合 , 是探索人类文明演进的重要途径 , 也是学科发展的趋势 。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 仅将地层学、类型学等视作主要研究方法的考古学难以获取更丰富的古代信息 , 仅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也难以完全阐释人类行为的深层动因 。 只有打破学科壁垒 , 将分子生物学、考古学、遗传学等多学科交汇融合 , 以实证取代推测 , 以多元取代单一 , 才能立体还原史前文明交流的壮阔图景 。 近日 , 我国科学家通过将55个中国北方古代人全基因组数据与考古学、语言学进行交叉性研究 , 证实中原地区人群的主体遗传结构至少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已奠定 。 这一研究既为中华文明探源再添新证 , 也成为跨学科研究的生动实践 。
作为人类文明史拼图中的珍贵碎片 , 古DNA肩负着再现古人类演化历程的重担 , 亦承载着推动疾病医疗研究、创新药物研发等期待 。 通过分析古细菌、古病毒基因组 , 人类有望了解致病菌遗传变异规律等信息 , 从而更好制定防治策略 。 随着学科融合持续走向深入 , 技术手段日益精进 , 古DNA研究视野将更广阔 , 关于文明起源的资料将更丰富 , 从而更好帮助人类认识历史、走向未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