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歌乐山发现大片恐龙脚印,为当时中国最凶猛肉食性恐龙


重庆歌乐山发现大片恐龙脚印,为当时中国最凶猛肉食性恐龙



攀岩爱好者在歌乐山峭壁上发现大片恐龙脚印 , 为1.9亿年前中国最凶猛肉食性恐龙所留 , 填补亚洲卡岩塔足迹空白 。
重庆歌乐山地区发现的恐龙足迹群 | 邢立达供图
作者 | 刘森 辽宁古生物博物馆 展览部主任
清晨的阳光洒满湖面 , 一只恐龙开始了一天的觅食之旅 。 它迈着悠闲的小碎步 , 想起昨天发现的一个小水洼 , 一些鱼儿因为湖水涨落被留在那里 。 想起鱼肉鲜美的味道 , 它不禁加快脚步 , 一路小跑 , 在湖岸的潮湿泥地上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脚印 。
这一幕可能发生在1.9亿多年前 , 侏罗纪早期 , 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时代 。 那片湖泊如今变成了连绵的群山 , 而这只恐龙的脚印 , 在地质运动之下穿越时光 , 定格在了山岩上 。
2020年5月 , 中国科学家宣布 , 在重庆歌乐山发现大片恐龙足迹 , 造迹者为当时该地区最凶猛的兽脚类恐龙——中国龙 , 当时它们正在做小跑姿态 。 这是亚洲保存最好的侏罗纪卡岩塔足迹群 , 为研究中国侏罗纪早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与演化提供了重要证据 。
峭壁上发现恐龙足迹
在距今1.9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早期 , 现在的重庆歌乐山地区是一片巨大的湖泊 。 如今这里群山林立 , 且多峭壁 , 成为攀岩爱好者的流连之地 。
“当时我和朋友因为走错路无意中来到了这片崖壁旁 , 就在我们试图徒手爬上这片崖壁时 , 我猛然发现石头之上有一些动物留下的脚印 。 ”足迹发现者 , 也是登山爱好者的景随心说 。
这些足迹分布在整个峭壁的中部 , 大部分为三个趾头 , 长得有些像是“鸡爪” 。 景随心将这些足迹拍下来 , 发给了北京的恐龙足迹学家邢立达 。
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发现的恐龙行迹现场图(上)和素描图(下) | 邢立达供图
2019年7月5日(3月首次发现) , 邢立达带着团队直奔足迹发现地 。 经过拍照、测量、绘图等考察工作 , 得到化石细致信息:
在两个相距大约3米的石英砂岩表面上 , 共发现有两层46个三趾型兽脚类足迹 。 其中 , 第一层表面包含7条行迹——共计由32个足迹组成 , 另有12个孤立的足迹;第二层共计2个孤立的足迹 。 第一层7条行迹的足迹平均长度为24.1厘米 , 最大的足迹长35厘米 , 最小的足迹长16厘米 。
根据其步幅并结合地质调查资料 , 确认这是生活在1.9亿年前的肉食性恐龙脚印 。 更准确地说 , 这是霍氏卡岩塔足迹 , 并且是亚洲保存最好的侏罗纪卡岩塔足迹群 。
没有拇趾的脚印
卡岩塔足迹是一种体型较大的三趾型两足行走的兽脚类恐龙形成的一类足迹的属名 。 (“兽脚类”是指一大类以食肉恐龙为主的恐龙 , 因被认为是“两足奔跑的吃肉怪兽”而得名)
这种足迹的“造迹者” , 主要是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兽脚类家族中的基干坚尾龙类(一种“尾巴坚硬不能大幅度弯曲”的恐龙) , 比如双脊龙、卡岩塔猎龙、中国龙等 。
其中我们最熟悉的是曾经在《侏罗纪公园》中出现的双脊龙类 , 它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头上长有两个纵向排列的脊冠 , 体长约4~6米 , 口中长满了利齿 , 能够追杀一些大型的植食恐龙 。 同时 , 它们的口鼻前端狭窄而柔软 , 可以灵活地伸进矮树丛中或石缝里把其他小型动物找出来吃掉 , 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大型肉食恐龙之一 。
卡岩塔足迹广泛分布在全球北美、欧洲东北部、非洲和亚洲的侏罗纪地层中 , 其最大特点是不保留拇趾印痕 , 保留了第四指的跖趾垫印痕 , 与其余的印痕完全分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