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河南戏初一作文

我和河南戏初一作文
要写这个题目, 首先必须要介绍一下我爸爸 。 我爸爸是地地道道的河南开封人, 是一个戏迷 。 他说开封是河南豫剧的发祥地, 河南人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唱上几句 。 但他很少唱, 因为他唱起来不是不靠谱, 就是不着调, 我和妈妈常常笑他, 说他唱的都能把狼招来 。 但这并不妨碍他天天听戏 。 因为是河南人, 爸爸最喜欢的当然是河南地方戏 。 他给我讲河南有大大小小剧种60多个, 但他最喜欢的有豫剧、曲剧、越调、道情、四平调、二夹弦等几种, 他常说这些年戏剧没落, 小时候常听的道情、四平调、二夹弦现在基本听不到了, 像大平调、怀调、宛梆、大弦戏等一些小剧种他也很少听甚至没听过 。 说话时的语气还带有几分遗憾和失落 。
爸爸从小在河南农村长大 。 他经常给我讲他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 。 他说当时村里大队部装有大广播, 一天早中晚三次广播, 一般每次播放一个半小时左右 。 开头像现在的新闻联播一样, 讲一些国内外的大事及形势, 接着就是播放本大队的一些通知, 偶尔也会广播某某村卖化肥啦、某某家加工面条之类的一些当小广告, 甚至会有寻人启事, 狗跑羊丢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 虽然都是琐事, 却也方便了本村群众 。 最后大部分时间都是播放一些经典的戏剧唱段 。 爸爸说他爱听戏的习惯就是小时候潜移默化养成的 。
爸爸说, 他在我吃奶的时候就开始带我听戏了, 因为爸爸每周日晚上七点半都准时收看河南电视台的《梨园春》, 他就抱着我看 。 爸爸常对我说, 看《梨园春》少儿擂台赛时, 小朋友在屏幕上咿咿呀呀的唱, 我也在下面跟着手舞足蹈, 甚至哼哼唧唧的唱 。 后来我懂事了, 还是每周都跟爸爸一起收看《梨园春》, 这时候爸爸就会给我讲屏幕上唱的是什么唱段, 是哪位艺术家的代表作, 这个唱段是一个什么故事, 发生在什么年代, 顺便也说一些戏曲知识或典故 。 看豫剧杨家将戏《辕门斩子》、《穆桂英挂帅》、, 我懂得了什么叫忠贞爱国, 一门忠烈 。 看豫剧包公戏《包青天》、《下陈州》, 我懂得了什么叫不畏权势、刚正不阿 。 看越调诸葛亮戏《诸葛亮吊孝》、《尽瘁祁山》, 我懂得了什么叫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 看岳飞戏《岳飞》, 我懂得了什么叫怒发冲冠、壮怀激烈 。 看曲剧《卷席筒》, 我懂得了什么是善良可爱, 乖巧伶俐 。 爸爸不仅带我看古装戏, 也看现代戏:《朝阳沟》、《倒霉大叔的婚事》等唱腔婉转圆润, 清秀悦耳, 咬字清晰, 韵味浓郁 。 特别现代戏《朝阳沟》中《上山》、《亲家母你坐下》、《咱俩个在学校》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 我们听过几十遍, 真是百听不厌 。 爸爸在家里偶尔会冒出两句来, 我有时也跟着哼哼 。 但我们两个嗓子都不好, 都是不太着调, 大概就是人家常说的荒腔走板吧 。 不过爸爸说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开心就好 。
看戏、听戏, 通过一个个或悲壮、或喜庆、或滑稽、或荒诞的戏剧故事, 我不仅了解了历史知识, 更懂得了戏剧故事给我们传递的什么是美, 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我们应该学习什么、发扬什么, 应该摒弃什么, 应该拒绝什么 。
【我和河南戏初一作文】 尽管我现在对一些戏剧知识还是似懂非懂, 剧种也仅仅限于河南戏的几个大的剧种, 只是记住了一些戏曲名词和艺术家的名字 。 比如:豫剧的四大流派, 豫剧的板式, 豫剧六大名旦, 我还记得曲剧皇后张新芳和被周总理夸赞为“活诸葛”的申凤梅等这些最基础的知识 。 其他如服饰、舞蹈、唱腔等等知之甚少, 或一概不知 。 爸爸说这些都没关系, 以后多听、多看、多读书就懂了 。 他还说以后带我到河南去现场看戏, 到长安大戏院去看戏 。 爸爸说现在国家提倡戏曲教育进校园, 让同学们在欣赏演出的同时, 了解不同剧种的艺术特色 。 在提倡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重视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戏曲的大环境下, 在爸爸的熏陶下, 河南戏对于我来说也算是一种别样的传承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