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 糠虾
中图 狮子鱼
下图 索深鼬鳚属鱼受访者供图
最近几天 , 在位于三亚的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内 , 工作人员们忙碌、紧张又带着兴奋 , 迎接他们在海上漂泊近两月的同事们回家 。 这支在马里亚纳海沟海域执行任务的海斗深渊科考试验队 , 乘坐“探索一号”科考船返回海南三亚 。
8月24日从三亚出发的59人科考队 , 从深海装备与技术、地球物理、海洋地质与地球化学、海洋生物及物理海洋等多个学科方向 , 在马里亚纳海沟共完成了87个站位和504公里测深测线作业 。
“大家在科考过程中互相合作、全心投入 , 都展现出了极强的业务能力 , 整个过程留下了许多开心的记忆 。 ”本航次首席科学家包更生接受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 。
诱捕到丰富的生物样品
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丁抗对此次科考给予极高评价 , 他总结说 , 这支科考队伍采用不同装备交叉作业方式 , 通过连续作业 , 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考成果 , 将开启中国海洋“无人科考”新时代 。
他提到的丰硕成果用数据看起来更为清晰 。
此次科考的许多发现创下了国际纪录——在国际上首次诱捕获得全程低温保存的7000米级3条狮子鱼样品和9000米级2只糠虾样品;国际上首次在7012米水深发现索深鼬鳚属鱼类 , 这是已知的该属存活的最大深度;国际上首次在同一潜次实现全海深垂直分层水体微生物原位富集与固定取样 , 最大深度10890米 。
这些样品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为我国科技界进一步了解海底世界提供了更多可能 , 而这正是深渊科考的魅力所在 。 “此次我们执行的多项科考任务为国内首次 , 取得了多项重要科考成果 。 ”包更生说 , “此次科考诱捕到的生物样品特别丰富 , 有好几项都是国际上的首次发现 , 装备方面的海试和应用成功也给了我们信心 , 证明了我们在深海深渊领域的科考实力 。 ”
根据包更生的回忆 , 其中一些样品的获取过程还颇为惊心动魄 。 比如狮子鱼样品的获得 , 科研人员经历了发现样本十分欣喜、努力抓取却又失败、最后又惊喜发现还有“漏网之鱼” , 如此曲折的过程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国产深海装备抓取沉积岩芯
科考成果的获得来源于科研人员的辛苦付出 , 但也离不开深海装备和技术的支撑 。 必须看到的是 , 未来我们想要对全海深展开进一步探索 , 深海装备的支撑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 令人欣喜的是 , 此次在马里亚纳海沟 , 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设备表现出色 。
这次科考在国内首次获取10898米覆水未扰动的沉积岩芯;国内首次获取位于帕里西维拉海盆东部海山链和马里亚纳弧后张裂区的岩石样品;国内首次获取了马里亚纳海沟与雅浦海沟之间关键通道的断面水文数据和水体样品 。 这些样品和数据的获得都与设备的先进稳定密切相关 。
根据科研人员总结的数据 , 在此次科考过程中 , 两台海翼7000米级深海滑翔机分别连续工作46天 , 最大下潜深度达7076米 , 是世界上唯一一款能长时间连续稳定工作的深渊级滑翔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金文明介绍道:“这款滑翔机能按照我们设计的角度和路线长时间工作 , 它体型小、不带螺旋桨、靠自身浮力进行驱动 , 节约能耗 , 即便是科考遇到台风仍能持续长时间工作 。 ”
深海科考中 , 样品的抓取并不容易 , 此次获取的样品丰富就离不开分体式电视抓斗的功劳 。 “我们这款分体式电视抓斗的特殊之处在于 , 它搭载了高清摄像机、高清相机 , 并集成了机械、电气、液压、通信等深海关键技术 。 ”
推荐阅读
- 《人胚胎干细胞》标准落地 细胞有望成为“活药品”
- 为抵抗孤僻环境 南极科学家创“心理冬眠”模式
- 俄科学家借助“肌肉接口”读取身体信号
- 一个种粮大户的25张水稻生产“作战图”
- 猪心脏能在狒狒体内长期“跳动”
- 得了莲蓬乳会死吗 莲蓬乳是什么
- 抉择初中优秀作文
- 细胞放大镜: 剥开癌细胞的“画皮”
- 人类六个怪异的记忆现象:智能手机会产生“健忘症”
- 关于“超级真菌”的N个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