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药物治疗无效”“致死率极高”“公共卫生新威胁”……一种被称为“超级真菌”的耳念珠菌日前刷屏朋友圈 , 引起一些网友恐慌 。
“超级真菌”真相如何?多位病原微生物专家对新华社采访人员表示 , 我国已发现的耳念珠菌感染病例不等同于“超级真菌”感染 , 只有多重耐药的耳念珠菌才是“超级真菌” 。 且“超级真菌”对健康人群不构成威胁 , 公众不必恐慌 , 也无需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 。
只有多重耐药的耳念珠菌才是“超级真菌”
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教授、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伟说 , 要搞清楚“超级真菌” , 首先要搞清楚“菌种”和“菌株”的概念 。 他比喻说 , 如果把耳念珠菌这个“菌种”比喻成人类 , “菌株”就像你、我、他一样 , 是不同的个体 , “体质”也不一样 。
“就像你怕热、我怕冷一样 , 耳念珠菌不同的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也是不同的 , 有的对药物就很敏感 , 有的就体现出高耐药性 。 ”刘伟说 , 只有多重耐药的耳念珠菌才是“超级真菌” , 所以不能一见到耳念珠菌就说它是“超级真菌” , “这个概念在传播中极易混淆 , 造成公众误解” 。
我国检测出的耳念珠菌没有“暴发”“流行”
【关于“超级真菌”的N个真相】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侵袭性真菌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徐英春指出 , “首先 , 此前媒体报道所述的18例感染病例中 , 检出的耳念珠菌菌株都比较敏感 , 通俗地说 , 现在绝大部分广谱的抗真菌药都可以治疗它 。 ”
“其次 , 这些病例是在近年间从不同医疗机构陆续检验出来的 , 并不是某个时间段或几家医院集中出现的 , 是散发现象 。 ”徐英春强调 , “同时 , 从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的CHIF-NET全国监测数据看 , 大约2万例菌株中才有1例耳念珠菌 , 因此不存在‘超级真菌’在我国‘暴发’或‘流行’的说法 。 ”
“超级真菌”致死率并没有那么可怕
“超级真菌”让人闻之色变 ,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无药可治” 。 当人体免疫力大幅受损的情况下 , 它们会乘虚而入 , 让病人“雪上加霜” , 加速死亡 。 因此 , 它被贴上了“高致死率”的标签 。
刘伟说 , 从科学上说“超级真菌”固然“危险” , 但从各国的医学临床观察中 , 它的致死率与其他念珠菌感染所引起的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异 , 并没有那么可怕 。 “其实真正危险的反而是烟曲霉、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菌种中出现的耐药性问题 , 因为它们在临床上更为常见 。 ”
徐英春举例说:“比如美国统计的‘90天内约50%致死率’的数据 , 很多病人本身就有很严重的基础疾病 , 在多种复杂病因下 , 真菌感染和死亡之间的关系很难界定 。 ”
健康人群无需担心感染“超级真菌”
对于“超级真菌”引发的恐慌情绪 , 多位微生物专家都表示“大可不必” 。 因为易感染人群都是免疫力严重受损的人 , 如使用免疫抑制剂、肿瘤放化疗、长期滞留导管的患者等 , 健康人群无需担心会感染“超级真菌” , 它也不具备相互传播的可能性 。
徐英春说 , “超级真菌”本来就存在于人体和环境中 , 只要人的免疫力没问题 , 完全可以与之和平共处 。 从它发现至今10年来 , 没有一例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病例 , 大家也可以放心去探望此类真菌感染的病人 。
中国正加强监测和应对“超级真菌”
多位专家表示 , 虽然目前我国尚未检测出“超级真菌” , 但绝不能放松警惕 , 关键是要加强对它们的识别 , 并加以规范的测定 。
推荐阅读
- 细胞放大镜: 剥开癌细胞的“画皮”
- 人类六个怪异的记忆现象:智能手机会产生“健忘症”
- 细胞“门神”抵抗病毒感染调控机理揭示
- 新技术可“照亮”小鼠大脑内部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翻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翻译是什么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什么
- 吃冰淇淋时吃太快为什么容易“大脑冻结”?
- 科技日报评基因编辑:科学伦理的“高压线”不容触碰
- 翻出病毒“家底” 畜禽白血病有了克星
- 六治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