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保护项目真成了“生态杀手”?


草原保护项目真成了“生态杀手”?



近日 , 一篇题为《内蒙古部分草原保护项目竟变“生态杀手” ,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报道指出 , 内蒙古牧区日益增多的高产饲料地逐步蚕食当地草原 , 过度的网围栏建设阻断了生物链 , 致使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减少 。 报道中指出的问题在当地是否存在?多个草原保护项目是否真的已经演变为“生态杀手”?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就此问题在内蒙古多地进行走访调查 。
网围栏真的能够阻断生物链?
在内蒙古草原上 , 很多地方可以见到由十几公分见方 , 高0.9—1.2米左右的水泥柱或角钢、木桩与铁丝共同构成的“丝状墙” , 将草原划分成区 , 即网围栏 。
内蒙古农业大学李青丰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说:“网围栏建设在草原的某些点上对生物链产生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 但仅是个别现象 , 事实上 , 它的存在 , 功大于过 , 且必不可少 。 ”
1984年 , 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实行了草畜双承包责任制 。 自治区农牧业厅草原处副处长王坚强调说:“草场承包到户之初并没有网围栏 , 但是牲畜随处走动、草场有界 , 放牧无界 , 牲畜吃草场大锅饭 , 养殖大户吃小户 , 有畜户吃无畜户的现象随处可见 , 任由发展 , 承包责任制就失去了意义 。 ”
因此 , 我国综合国内草原牧区实际、总结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经验 , 于本世纪初开始推行牧区网围栏建设 , 并将此确定为国家政策 。 王坚说 , 内蒙古近十几年来生态的恢复与网围栏的作用密不可分:“草畜平衡 , 划区轮牧、休牧、禁牧是我们恢复草原生态的重要手段 , 而开展这些工作 , 都要由网围栏作为基础 , 也就是说 , 网围栏不仅是每户牧民家庭财产的分界线 , 也是划分生态保护区的重要标界 , 不可或缺 。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在自治区农牧业厅见到了一份题为《呼伦贝尔草原黄羊减少原因分析》的报告 , 报告指出 , 我国境内草原上的黄羊数量减少是事实 , 但并不是“几乎没有” , 阻断黄羊等野生动物在中蒙两国自由迁徙的屏障并非牧民的网围栏 。
数据显示 , 内蒙古确权草原面积11.4亿亩 , 其中建有网围栏的草原面积4.6亿亩 , 占草原面积的41% 。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的专家表示 , 网围栏建设不仅不会严重影响生物多样性 , 相反会在草原生态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由于网围栏并非网状而是条状 , 它对植物花粉传播等生物现象的影响微乎其微 , 它就像农田的垄沟 , 而不是生态杀手 , 围栏建设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大 。
高产饲料地也是草原
随后 , 采访人员专门针对报道指出的“高产饲料地正在蚕食草原”问题走访了内蒙古东部几个旗县 。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原面积1560万亩 , 获国家审批的人工草地面积仅60万亩 , 旗政府副旗长裴焕斌为采访人员算了一笔账:以5亩人工草场产出的青储饲料养活一头育肥牛计算 , 全旗仅人工草场就可育肥10万头牛 , 而这是天然草场远远达不到的效率和产出 。
裴焕斌说:“我国《草原法》有明确规定 , 为了提升草原畜牧业产出 , 各地可在具备水源条件的草场上发展高效人工草场 , 正因为有如此的小投入、大产出 , 国家才会出台此政策 。 ”

推荐阅读